在重視文化融合的同時,也要保護傳承好本土文化,讓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在中國不僅能體驗到本國節日,更要讓他們樂于體驗獨具特色的中國節日
□ 劉思敏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推進,國與國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地球村”這個夢想逐漸成為現實,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融合也隨之加強。一些外國人來中國過春節,早就不是新鮮事兒了。體驗包餃子看春晚、逛廟會吃小吃的年味兒大餐,一直頗受一些外國旅游者的歡迎。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本來是團聚和探親的,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國人通過旅游的方式來過春節,而且由于國內很多地方春節期間不太適合旅游,到境外過年的人與日俱增,與傳統的春節回家的習俗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
眾所周知,圣誕節在中國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節日。近年來,就如中國人去國外度假過春節一樣,一些外國人也開始來中國過圣誕節。中國人的圣誕體驗也隨之加深,它已不僅僅是所謂的洋節氣氛,也不再囿于商家的洋節噱頭促銷,而是可以真正體驗到圣誕節的氛圍和文化。那么,如何來看待這種異國過年過節的變化呢?
其實,這種異地異國過節的現象是多年來旅游業發展的結果,也促進了不同文化的融合。可以說,這是隨著“移動社會”的產生和發展,人們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交流,而去追求新奇的體現。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也日益開放,國外的節日成為不少國人喜聞樂見的節日。圣誕節期間,各國的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中國人更多的不是從宗教的角度過圣誕節,而是從文化和消費的角度去給自己一個體驗的機會和一個狂歡的理由。
圣誕節在中國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過圣誕節這種趨勢,促使中國的圣誕節味道也越來越濃,相應的市場也隨之興起。旅游部門和景區為了迎合在中國或是來中國過圣誕節的外國人的需求,紛紛加強了對相應旅游產品的開發,加強了很多景區景點的設計和節日活動的安排。比如北京密云古北水鎮今年12月就特別推出了全新旅游體驗項目——“長城星空下的圣誕小鎮”,就是通過匠心獨具的創意設計,使圣誕期間的古北水鎮呈現出與平日完全不同的風采,成為今年北京圣誕旅游市場的一大亮點。正是這些設計和活動,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不管是因為工作留在中國的,還是特意在這個時期來到中國的,都能體會到濃濃的圣誕氛圍。
外國人選擇來中國過圣誕節,首先考慮的是節日的氛圍,以及能否找到與其家鄉一樣的味道甚至是勝于在其家鄉過圣誕節的體驗。中國人過圣誕節,也很希望能有一些外國人的參與,他們覺得這樣更強化了圣誕的氛圍,讓圣誕變得更加有感覺。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人、外國人都很看重圣誕節的氣氛,正是這種雙向的積極營造,讓圣誕節變得格外溫馨浪漫。然而,相比春節而言,很多人選擇去國外過年節并不是考慮春節氣氛,而只是旅游消費的一種方式,這倒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那么,以圣誕節、春節為代表的中西節日文化,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具有什么影響呢?
首先,這是推動雙向旅游發展的良好載體。一方面,中國圣誕節氛圍一年比一年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過圣誕節,這將有助于促進入境游人數的增長,增加國內的旅游消費;另一方面,圣誕節作為一個載體,讓國人可以有更多的接觸、了解外國文化的機會,從而催生出國出境游更大需求。同時,春節不僅為中國游客走向世界提供了舞臺,也成為向外國游客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
其次,有助于我國旅游產品的轉型升級。與國家的發展戰略一致,旅游業也需要從以往注重規模、速度的粗放型發展轉變為注重質量、效益的集約型發展模式,關注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就是其中應有之義。就圣誕節而言,以前人們看到的大多是商場門前的圣誕樹以及里面的大促銷,現在旅游部門則越來越多地致力于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獨具特色的活動體驗以及諸多細節的打造,開始注重全方位營造圣誕氛圍,讓更多外國人在中國有更多圣誕節體驗的同時,讓更多中國人體驗到更到位的圣誕文化。這一變化,其實不僅僅體現在圣誕節上,在現在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方面均有體現,這是一個好的變化,也是旅游業從廣泛向縱深發展的體現。
當然,在重視文化融合的同時,也要保護傳承好本土文化,讓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在中國不僅能體驗到本國節日,更要讓他們樂于體驗獨具特色的中國節日。這更需要各個層面的推動實踐。我們希望,通過節日氛圍濃郁的圣誕節,國人能看到并關注更多的東西,除了對國外文化的尊重和體驗,還應有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對旅游產業的改造和升級。在體驗浪漫圣誕的同時,還有溫馨的新年;在吃喝玩樂的同時,還有濃厚的文化體驗。注重文化內涵、文化創意的旅游業,也將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責任編輯 :歐云海)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