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游將延伸至天津河北
《京郊旅游發展綱要(2015—2020年)》發布 提出構建“四向”區域旅游合作線路
采摘、賞花、吃農家飯、體驗農趣,再去感受一把冬日的雪場……隨著京郊旅游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旅游項目的日益豐富,京郊游漸漸成了市民的休閑度假目的地。日前,市旅游委和市農委共同發布《京郊旅游發展綱要(2015—2020年)》,本市未來將構建4條區域旅游合作線路,市民可以從京郊景區一路玩到天津、河北。
打造“四向”區域旅游合作廊道
《綱要》提出,要充分發揮京津冀資源優勢和特色,加強區域旅游合作,形成北京市區—順義、懷柔、密云—承德,北京市區—平谷—秦皇島,北京市區—通州—廊坊—天津,北京市區—房山、大興—保定、石家莊,北京市區—延慶—張家口等區域旅游合作放射線。
同時,構建“四向”區域旅游合作廊道,4條線路到達承德、張家口、天津和保定。
其中,京—承區域旅游合作廊道依托京承高速公路,延長京東北郊游線,串聯密云、懷柔、承德沿線景區景點,形成以傳統村落、古鎮、長城、避暑山莊等景點為主的歷史文化主題區域旅游合作線路。
京—張區域旅游合作廊道依托京藏、京新高速公路,延長京北郊游線,串聯昌平、延慶、張家口沿線景區景點,形成以十三陵、長城、宣化古城、崇禮冰雪運動等為主的山地和冬季運動主題區域旅游合作線路。
京—津區域旅游合作廊道依托京津、京平高速公路,延長京東郊游線,以主題文化娛樂、城市觀光和休閑購物旅游為重點,串聯平谷、通州、薊縣、天津(市區)、濱海新區沿線景區景點,形成以主題文化娛樂、盤山風景區、天津老城、濱海游輪等為主的主題區域旅游合作線路。
京—保區域旅游合作廊道則依托京石高速公路,延長京西南郊游線,串聯房山、涿州、保定沿線景區景點,形成以十渡、野三坡為核心,以拒馬河、大石河為廊道的鄉村生態主題區域旅游合作線路。
建設通州國際旅游度假區等項目
《綱要》提出,要依托京郊特色旅游資源,重點打造800個左右京郊旅游新型業態。按照《北京房車營地專項規劃》,建設一批汽車房車營地。推進密云、平谷、延慶3個低空旅游示范基地建設。
推動一批京郊旅游綜合體建設。加快建設以通州國際旅游度假區、昌平奧萊(樂多港)歡樂城、房山文化硅谷、延慶岔道古城為代表的大型旅游綜合體項目,打造以名品商業購物、高端文化娛樂為龍頭,以高端度假酒店、美食休閑為配套的旅游休閑購物旅游綜合體。同時,建設一批京郊特色溝域。依托京郊山區自然溝域,充分發掘溝域范圍內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遺跡和產業資源基礎,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對山、水、林、田、路、村和產業發展進行整體科學規劃,打造20條左右特色溝域經濟產業帶。
此外,提高休閑農業園區的文化內涵和創意水平。強化休閑農業園區的創意和設計,建設一批集農耕體驗、田園觀光、教育展示、文化傳承于一體的休閑農業園。注重農村文化資源挖掘,不斷提升農業產品、農事景觀、環保包裝、鄉土文化等創意和設計水平,培育一批北京市休閑農業星級園區。
整治京郊4A級以上景區環境
推進京郊旅游目的地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全面提升以八達嶺長城為代表的A級景區環境整治工作。重點整治京郊4A級以上景區周邊環境景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公共廁所環境衛生、道路交通標識標牌等。
推進京郊旅游村落環境提升。重點推進爨底下等傳統村落村容村貌、建筑風貌、村落景觀環境整體提升,既要看得見山水,又要留得住鄉愁。加強民俗旅游村的村莊街道綠化、四旁綠化和庭院綠化。加強生活垃圾管控,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嚴格控制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積極發展景觀農業,打造兼具經濟與景觀效益的農田景觀。
推進騎道、步道兩側景觀環境提升。重點推進順義五彩淺山、門頭溝國家登山步道、延慶媯河和四季花海騎游路線、通州運河騎游路線等京郊主要景觀廊道整體環境提升。
培育一批四星級以上民俗村(戶)。按照京郊民俗戶評定新標準,大力發展一批四星級以上民俗村和民俗旅游接待戶,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提高京郊民俗村(戶)的接待服務水平,進一步轉變經營理念,推進民俗村(戶)向高品質、高品位、高消費轉型升級。
完善京郊旅游安全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改善旅游衛生與安全保障體系,完善旅游目的地醫療救助、消防和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健全旅游景區突發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和旅游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將其納入當地統一的應急體系,落實旅游安全管理責任制。
本版文/本報記者 董鑫
圖示制作/潘璠
亮點
關鍵詞
生態旅游帶
打造“兩山、三河”生態旅游帶。包括太行山東麓旅游帶,主要輻射延慶、門頭溝、房山三個區,串聯延慶國家旅游綜合改革示范區、門頭溝旅游文化休閑產業示范區、房山北京源文化旅游區,形成西山東麓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帶;燕山南麓旅游帶,主要輻射昌平、懷柔兩個區,串聯昌平旅游休閑購物綜合體、懷柔雁棲湖旅游休閑度假功能區,形成燕山南麓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帶;潮白河旅游帶,主要輻射懷柔、密云兩個區,串聯懷柔雁棲湖旅游休閑度假功能區、密云國際綠色休閑旅游產業綜合示范區旅游功能區,形成潮白河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帶;永定河旅游帶,主要輻射門頭溝、大興兩個區,串聯門頭溝旅游文化休閑產業示范區、大興首都新機場旅游休閑集散區,形成永定河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帶;薊運河旅游帶,主要輻射平谷、通州兩個區,以運河文化遺產為主題,串聯通州文化旅游區、平谷金海湖旅游休閑度假功能區,形成薊運河文化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帶。
關鍵詞
品牌戰略
實施“京郊旅游”品牌戰略,積極創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品牌,培育特色旅游品牌活動。深入挖掘京郊各地特色文化內涵,培育品牌節慶活動、品牌展覽展會等。發揮北京農業嘉年華、大興洲際月季大會、延慶世界園藝博覽會、延慶世界馬鈴薯大會等活動帶動作用,積極打造會展農業的系列品牌活動。
加快京郊旅游商品品牌建設。探索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營、聯盟支撐”的運作模式,依托設計聯盟、宣銷聯盟,加大京郊旅游商品開發力度,提高研發水平,構建由土特產品、民間手工藝品、文化藝術品類等組成的京郊特色旅游商品體系。
關鍵詞
新型旅游業態
完善基礎設施、注入文化元素、規范服務方式,改造提升京郊現有休閑旅游產品。觀光農業園要搞好標識標志系統建設,豐富游覽體驗內容,強化科普教育服務。民俗旅游村要結合新農村建設,保留農村文化符號,培育一批特色明顯、環境優雅、食宿舒適的升級版精品民俗旅游村,提升京郊民俗旅游接待水平。
加快發展一批高品質、高水平、高附加值的京郊特色旅游新業態,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繼續大力發展鄉村酒店、國際驛站、采摘籬園、生態漁村、休閑農莊、山水人家、養生山吧、民族風苑、葡萄酒莊、汽車營地等京郊旅游十種特色新業態。加強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開發康體、養生、運動、娛樂、體驗等多樣化、綜合性旅游休閑產品,打造青少年科普旅游、醫療旅游、養生養老旅游、低空旅游特色等旅游景區(點)。
關鍵詞
土地流轉
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安排旅游用地的規模和布局。改革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推動土地差別化管理與引導旅游供給結構調整相結合。編制和調整北京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時,要充分考慮京郊旅游項目、旅游公共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
圍繞“土地流轉起來”,完善農村土地經營體制機制,促進土地集約高效利用。支持利用廢棄礦山、騰退宅基地等存量建設用地及荒山、荒坡、荒灘、荒地開發鄉村旅游項目,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旅游。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游企業。修建旅游設施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