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關于西湖邊的蔣經(jīng)國舊居要開星巴克、麥當勞等經(jīng)營性場所的消息一經(jīng)傳出,引發(fā)了不少爭議。然而無論支持還是反對,這棟樓出租作為商用一事已經(jīng)成定局。
9月26日,蔣經(jīng)國舊居的北面副樓,星巴克低調開業(yè)。而南面主樓仍大門緊閉,通過圍墻向里窺探,雖然沒有看到麥當勞叔叔大笑著坐在長椅上迎客的經(jīng)典場景,但“M”字形招牌分外顯眼,室內的餐飲吧臺及座椅也已經(jīng)擺放妥當。
正對斷橋,人流不斷
多數(shù)顧客并不知此地淵源
秋日,西湖里荷葉尚未凋零,從行人如織的斷橋走下來,隔著北山街的梧桐樹就能看到一棟灰色磚墻的古樸小樓。
步入院中,腳下踩著細條青磚,石獅雕塑點綴庭院,露天桌椅邊是疏密有致的翠竹。這里就是改建成星巴克的蔣經(jīng)國舊居北面副樓了,看不到顯眼的招牌,顧客三三兩兩坐在其中。
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幾位進來消費的顧客,他們多數(shù)表示自己是游客,并不知道這里原來還是名人舊居。其中一位楊女士說:“本來以為就只是星巴克,現(xiàn)在突然知道原來是名人舊居,感覺做成商業(yè)用途有些可惜了。”
而一位知道淵源的本地女士對記者說:“老房子放在那兒不用也是浪費,只要不破壞它的結構,做咖啡館也沒關系。而且要不是開起了星巴克,或許很多人還不知道這里就是蔣經(jīng)國舊居呢!”
作為一棟有歷史淵源的老建筑,大家最關心的是,在這里開咖啡館等經(jīng)營性場所,會否破壞該建筑的歷史風貌。上海統(tǒng)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公關事務專員王穎表示:“我們斷橋店也是得到相關政府部門批準之后,才正式營業(yè)的。其實在設計與施工中,始終遵守的是不改變歷史建筑原狀的原則。”
而此前盛傳的、位于舊居主樓的麥當勞餐廳還遲遲沒有開業(yè),據(jù)悉是因為審批未通過。杭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員透露,麥當勞在裝修上還不合格,比如招牌直接做到了墻體上,這與不破壞建筑原貌的要求是不符合的,還有一些裝修細節(jié)上也并未與整體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于是“我們要求其調整并還原,等審核通過后才予以營業(yè)”。
蔣經(jīng)國只住過一個月
未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追溯前世今生,這棟西式二層磚木結構老建筑已有84年歷史,但作為蔣經(jīng)國舊居的身份其實很短暫。記者為此專程請教了老房子研究專家仲向平。
原來,別墅落成于1931年,而蔣經(jīng)國攜帶妻兒來杭州真正入住,僅僅在1948年10月至11月期間,連一個月都不到,當時的杭州市市長周象賢撥給他這所房產,作為他暫住的寓所。
那么它真正的主人是誰?上世紀三十年代,一位叫王相恒的上海商人買下斷橋對面兩畝地,背靠寶石山,西南面就是西湖,斷橋殘雪就在眼前,那是當時杭州價格最高的地皮,每畝大約8000到10000銀元。
1931年別墅建成,占地1333.3平方米,上下兩層。主樓344平方米,14個房間,完全西洋風格。副樓207平方米,六七個房間,完全中式。兩樓中間通過連廊連接起來。但房子建成后,主人并沒有怎么居住,而是借給達官貴人。當時的門牌號還是“里西湖1號、2號”。
仲向平教授告訴記者,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這里一度被汪偽政府特工總部掌門人、大漢奸李士群買下,門牌號改成了“圣塘路152號”。
1947年抗戰(zhàn)勝利后的兩年,別墅被國民黨政府沒收,這也有了隨后蔣經(jīng)國暫住的一段往事。
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幢房子的產權就歸于浙江省機關事物管理局。門牌號也改成了“石函路7號”,并且作為宿舍分配給領導以及知名人士。資料顯示,魯迅的學生黃源住過,數(shù)學家陳建功住過,瓊崖革命武裝和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人、“紅色娘子軍”的老領導馮白駒住過,一位叫王黎夫的地下工作者曾經(jīng)住過……
2003年,杭州市園文局將其列為文物保護點,但并未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無論支持還是反對
傳承與保護是前提
不難猜到,名人舊居因為特殊的文化屬性,一時要變成洋快餐,在杭州這個格外尊重歷史的城市定然遭遇質疑,一些專家首先反對。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絨玉中觀點鮮明地說:“西湖周邊的名人舊居,是西湖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充分發(fā)揮其社會效益,變?yōu)榭Х瑞^的做法并不可取。”
杭州歷史學會常務理事丁云川對記者說:“應考慮如何合理利用,不要一味追求經(jīng)濟效益。”他的建議是,蔣經(jīng)國舊居有特殊歷史意義,此樓可以用作兩岸關系展示平臺。
支持合理商業(yè)化的觀點也不少。仲向平教授說:“杭州已經(jīng)有太多名人舊居用作展覽館了,但往往一天也沒有幾個參觀者。一旦完全以公益形式作為展館開放,其中的維護和管理費也是花的納稅人的錢,但對老百姓來說,并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他進一步強調,“北山路雖然地段絕佳,卻仍舊有缺點,那就是人多店少。把名人舊居加以再利用,不僅可以給游人一個休憩場所,還能讓消費者從民國風情的建筑中感受歷史和文化氛圍,未嘗不是好事。當然,文化傳承與保護是前提。”
記者采訪了目前蔣經(jīng)國舊居的產權所有方浙江省機關事物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這個房子,蔣經(jīng)國住的時間太短,事實上留下的只有一個主體建筑,內部原貌早已不是當年蔣家住的樣子了。所以,除了主體結構,其他的保留無從談起。從這一點看,將它變成展覽館的意義并不大。”
他還透露:“這棟老建筑因為太老,這些年我們自己出錢多次修繕,因此我們的初衷,還是以房養(yǎng)房。目前并沒有法律禁止名人故居用作經(jīng)營,只要求不改變外立面和主體結構,內部不使用明火,其他并沒有嚴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