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悲鴻舊居周邊打造歷史風貌街區
民國建筑區域被圍擋隔離開來
“徐悲鴻舊居成了施工工地?”昨天,有市民致電現代快報熱線96060,反映傅厚崗百子亭一帶正在拆遷,危及到周圍民國建筑。記者現場探訪發現,這片區域正處于拆遷征收階段,但周圍十多處民國住宅基本保存完好。因旁邊設有圍擋,讓人誤以為民國建筑也遭到破壞。未來這里將形成一塊保護民國優秀建筑的展示區。
探訪
圍擋在徐悲鴻舊居外面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百子亭一帶。北至省腫瘤醫院,南至傅厚崗,過往車輛排起了長龍。原來,從去年起,附近的眾多民居開始征收,目前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拆遷。不少地塊圍起了圍擋,交通略顯擁擠。
記者看到,百子亭項目西側有兩處顯眼的民國建筑。他們分別是傅抱石故居和徐悲鴻故居。在徐悲鴻故居大門旁,圍起了一個長形圍擋。透過圍擋縫隙,可以看到里面殘破的景象:滿地枯葉,到處是垃圾,還有零碎的磚頭、掃帚和施工材料包裝袋。不過,這些都位于徐悲鴻故居的墻外,對故居本身并未造成損害。
徐悲鴻(1895—1953)精通中西繪畫,尤其擅長畫馬,是中國當代美術教育的創始人之一。站在墻外看徐悲鴻舊居,墻上的標志牌顯示,這里曾是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所在地。一處黑色大理石的標牌顯示,這棟建筑于2008年10月被列為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筑。它建于1932年,是一座精巧別致的西式小樓。透過灰瓦墻,只能依稀看到院內荒蕪的藤蔓和雜草,部分伸出了墻外。
與徐悲鴻舊居一墻之隔的是傅抱石故居。這棟建筑年代略晚,建于1948年,1951年建成。磚木結構,是傅抱石一家定居南京后的長期住所。院內建筑比徐悲鴻故居更高大,站在墻外能看到紅磚小樓,典雅別致,也被列為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筑。
王世杰公館和桂永清公館未受干擾
拐上百子亭路,繼續向北走。地勢較高處,還有民國外交部長王世杰的故居。
一位居民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一帶有眾多名人的故居,但有的分布較為零散,不成體系。如百子亭17號是起義將領廖運升的舊居,19號是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的故居,25號是國民黨中將關麟征的舊居……
記者看到,王世杰故居保存較好。雖然兩側的居民小區均在拆遷,但這處故居大門緊閉,基本沒受到干擾。透過大門縫隙向內望,里面有寬敞的庭院,院內干凈整潔。當年王世杰居住過的小樓,位于院子北側。此外,在拆遷現場的西側,前后排開3棟民國建筑,每一棟民國建筑都有精美的歐式鐵藝雕花陽臺,極具民國建筑風情。
記者隨后獲悉,這一帶共有市級文保建筑4處:傅抱石紀念館、徐悲鴻舊居、王世杰公館、桂永清公館;近代優秀建筑13處,從百子亭1號至13號的民國住宅均在此范圍內。
回應
未來可能新建百子亭字畫書卷街
未來如何規劃打造?記者來到與拆遷工地僅一墻之隔的百子亭征收指揮部。
據工作人員介紹,百子亭項目東至百子亭路,西至中央路,南至傅厚崗,北至中央路54號小區邊界,總占地面積約2.5公頃。整個風貌區現有文保及近代優秀建筑總共4510平方米。其中,文保建筑1610平方米,近代優秀建筑2900平方米。
但由于周圍有眾多棚戶區,再加上這些民國建筑分布得較為零散,沒有經過統一規劃,所以不少陳舊不堪,基礎設施缺乏。有的甚至“藏在深閨人未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傅抱石故居、徐悲鴻舊居為代表的民國建筑均不會拆除。“市級文保,在保護的基礎上,允許在不破壞建筑外觀和結構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改變其使用功能和內部空間。”他說,至于其他民國建筑,也將進行修繕保護。
未來將如何利用?“目前看來,這一區域傳統風貌保留不完整,局部仍保留零星的歷史文化資源點。”他說,根據規劃,未來可能會考慮在此處新建百子亭字畫書卷街。
記者了解到,玄武區正重點打造“一街一區一帶”。即長江路文化街、明故宮北片遺址展示區、解放門至玄武門旅游休閑帶,突出休閑主題,建設代表南京城市形象的文化休閑大區。傅厚崗百子亭一帶,將形成一塊民國優秀建筑展示區、建設一塊文化產業發展區,并配套一塊公共服務區。預計最快明年底建成開放。
(責任編輯 :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