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報道,內地一對男女游客懷疑因為購物問題與內地領隊打架,隨后其中53歲的男性游客昏迷,送醫搶救近24小時后,于20日上午10時45分身亡。警方將案件改列誤殺案,現有4人涉案被捕。
事件把香港游中的“影子團友”扯了出來。香港“now新聞臺”稱,導游工會有會員近來收到短訊,內地旅行社以日薪150元人民幣,聘人假扮游客隨團來港,聽說部分人要強迫真團友購物。
香港《太陽報》20日報道稱,據熟悉內地旅游業運作的資深業界人士透露,近年香港入境團的經營結構已改變,在深圳組成的散拼團幾乎由數家內地旅行社操控,占去市場八成客源,他們會安排“影子團友”或其他人隨團來港,滲入團內強迫旅客購物,又招攬港人作持牌人在港開設接待旅行社,經營一條龍旅游服務。據了解,這類以一條龍式經營的旅行社,會聘用香港導游作紙板導游,實際由內地領隊、其他隨行人員或“影子團友”作“刀手”強迫旅客購物,他們會隨團來港“照顧”旅客,期間會脅迫團友購物,遇有旅客爭執會“出手”。
香港旅游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20日向《環球時報》表示,目前警方正在調查此事,所以有關細節不便透露,以免影響調查過程。但他詳細解釋了“影子團友”這個名詞的來龍去脈,他說,內地一些旅行社以很低的價格組團,他們會先跟旅客說,比如“要在香港購物滿多少錢,否則成本拿不回來”。到了現場以后,有的旅客可能就會覺得“怎么這么貴?”拒絕購買,出現爭執就在所難免。整個過程中,旅行團里的團長或者團友起了誘使或要求旅客買東西的作用,他們會從旅行團領任務,在游客購物后拿到好處,也被稱為“影子團友”。
姚思榮告訴《環球時報》,內地消費者的權益意識還有待提高,團費高低往往會主導游客的選擇,然而超低團費肯定會有購物安排,很容易產生糾紛。所以消費者一定要搞明白自己要什么東西,可以接受什么價格,“畢竟,餡餅不會天上掉下來”。
實際上,超低團費旅游讓部分香港人反感。香港“852郵報”20日的評論就攻擊內地游客稱,從目前所曝光的事實看來,事件似乎涉及多年來部分低團費入境團與“旅霸”現象等的變種。2011年2月5日,一惡女導游“阿蓉”涉強迫團友購物不成,反遭團友張勇等人發難,通知傳媒擴大事件。其后旅行社方面懷疑不想惹禍上身,向張勇等人作高額賠償以令對方封口了事。事件也惹來公眾談論,內地有人可能看準低團費入境團本身在干違法違規事宜,不但拒應要求依額購物,還伺機威脅得逞。
有報道該新聞的一名香港記者向《環球時報》記者提出,由于未知事件的確實因由,目前不宜評論,但香港與內地一些媒體的報道明顯有誤導成分。他認為事件主要是內地旅行團團長和團友之間的糾紛,跟購物沒有直接關系,更不是所謂內地人拒絕購物就被港人或港鋪毆打致死。
一些香港媒體的報道也持這種觀點,稱事件是“內地旅行團團友與領隊打架事件”“內地團打架事件”等。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劉乃強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現在香港媒體中一些前線記者受到大學里那些有“港獨”思想的傳媒系教授的影響,“這類人排外的情緒超過理性,在他們眼里,這些內地游客就不該來。我們可以譴責這種立場,但在香港,這種譴責可能不會那么有用。”
(責任編輯 :徐晶慧)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