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海南瓊中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施工現場,下水庫大壩以及輸水系統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本報記者 陳元才 特約記者 黎大輝 通訊員 朱德權 攝
昌江核電站的重要配套工程、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抽水蓄能電站施工進展順利,記者今天現場看到,1000多名工人24小時輪班不停歇施工,力爭提前半年完工。
海南瓊中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預計將于2017年12月31日完成1號機組的發電投產,將比計劃提前半年發電。“這將是全國施工最快的抽水蓄能工程。”海南蓄能發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余建生說。
下水庫區圍堰基本做好
記者走進施工現場,沿著13.2公里長的進場公路,首先來到下水庫壩區工程施工點,看到下水庫區的圍堰工程已基本做好,五六十名工人正在壩區主體進行堆積壘高,預設壩區主體54米,目前已經完成了28米。大壩堆石區每層厚80厘米,100多名工人頂著炎炎烈日,馬不停蹄地施工,挖掘機、碾碎機運轉不停。據悉,地下洞室開挖的石渣作為下庫壩填筑的有用料,可以充分利用建筑余料,提升土石的利用率。
正在進行鋼材木板結構打造的工人查建國滿頭大汗,剛來海南3個月,他的臉龐被曬成黑黝黝的,“節假日都加班,大家一起攢著一股勁,努力把工期趕完,再痛痛快快地回家休息。”
上水庫區的項目副經理程偉雄說,上水庫區的前期主體工程主要是挖土方,在去年4月份剛開始工程主體施工時,遭受了長時間暴雨天氣,導致工程進展有點緩慢。“今年暴雨天氣比較少,所以我們就抓緊趕工。現在上水庫區每天有350多人、17臺挖掘機和40多輛汽車同時施工,已經完成全部工程的30%左右。”
7匹騾子當起“搬運工”
在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7匹騾子在樹下甩尾巴的場景讓人很是詫異。原來,這7匹騾子是“搬運工”。在山上搭建電網構架時要用大量鋼材,每條900多斤重的鋼材,3個壯年工人抬起一端都非常吃力,在沒有路的黎母山地里,小騾子們擔負起搬運鋼材的重任。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坡度不小于50度的山坡上,兩頭騾子抬一條900斤重的鋼材上山,累得呼著粗氣,四五百米的路,騾子們走走停停要走一二十分鐘,每天每頭騾子都要走10個來回。
嚴華是廣東科源監理現場工程的負責人,“各個施工單位都日夜趕工,爭取實現提前半年完工的目標,監理的任務更艱巨,要確保工程質量。”
海南蓄能公司總經理孫立群告訴記者,預計今年9月完成海蓄電站主廠房開挖支護施工,10月首臺機組開始安裝。2016年11月,上水庫蓄水。2017年3月,下水庫蓄水,6月接入系統充電,7月尾水水道開始充水,9月底首臺機組安裝完成,12月31日首臺機組投運。2018年8月,全部機組投運發電。
地方大力支持項目建設
海南瓊中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是南方電網在廣東省外建設的第一個調峰調頻電源項目,是昌江核電站的重要配套工程,總投資約39.95億元。2014年4月1日開工,截至今年7月底,已完成投資13.75億元。將安裝3臺20萬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為10.02億度。“這是昌江核電站的重要配套工程,主要承擔海南電網調峰、填谷、調頻、調相、緊急事故備用和黑啟動等任務。”余建生說。
孫立群說:“項目得到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海南省委、省政府及瓊中縣政府相應成立了協調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難題。”
瓊中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翔是征地主要負責人,他說:“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重點工程建設,有問題都會及時進行協商解決,全力推進項目施工。”截至今年6月底,項目征租土地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