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淘金絲路 “走出去”就要做得最好
走進本屆西洽會暨絲博會吉爾吉斯斯坦國家館,最奪人眼球的要數一個巨大的沙盤模型,這是陜西乃至我國目前在該國最大的投資項目——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吉爾吉斯中大石油公司煉油廠。
該項目位于吉爾吉斯卡拉巴德市東方工業園區,總投資約4.31億美元,于2009年9月動工建設,2014年12月正式投產。“吉爾吉斯斯坦是貧油國,成品油主要依賴進口,該項目將極大地提高當地各類成品油的自給能力。”陜煤集團子公司中亞能源公司綜合部經理王九龍告訴記者,項目設計年產值約10億美元,全部達產后每年可為吉爾吉斯斯坦政府繳納稅費超過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直接就業機會1000多個。
與中亞投資合作日益頻繁
來自省商務廳的資料顯示,2011年-2013年,陜西與中亞五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31.2%;2014年進出口額達到2.02億美元,增幅達79.4%;今年1-4月,與中亞五國進出口額0.7億美元,同比增長18.1%。目前,陜西共有13家企業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投資,投資總額3.1億美元,一大批資源勘探、石油煉化、機械制造、建材加工、農業種植等領域的重點合作項目正在穩步推進。特別是由西安開往中亞五國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已經實現了每周兩班發車的常態化運行,極大地促進了陜西與中亞國家間的貿易往來。
“中亞國家幅員遼闊、物產豐富、資源富集,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與我國長期友好相處,文化相近,民心相通。陜西將發揮“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作用,深化拓展與各相關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副省長王莉霞在本屆西洽會暨絲博會上如此表示。
中亞各國向陜企“拋繡球”
與此同時,中亞各國也對“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回應。在本屆西洽會暨絲博會上的“重頭戲”——絲綢之路經濟帶投資合作政策說明會上,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以及格魯吉亞、白俄羅斯向陜西100多家企業、金融機構熱情推介本國投資環境和政策,邀請陜西人走出國門辦企業。
“哈薩克斯坦與中國是近鄰和友鄰,中哈之間已經形成很多實質性的項目,目前陜西已有企業在哈薩克斯坦進行能源方面的合作。”哈薩克斯坦前總理捷列先科在介紹了本國合作投資的環境與優勢后,希望能與陜西在能源、食品、農業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
吉爾吉斯斯坦第一副總理薩爾帕舍夫在此前舉行的吉爾吉斯斯坦-中國(陜西)投資貿易及旅游推介會上高度評價中大石油公司在吉的投資項目,并希望通過此次推介會為兩國企業交流搭建平臺,為雙方商貿、投資合作創造機會。
格魯吉亞國家投資事務局投資顧問亞歷山大則表示,格魯吉亞地理位置優越,在能源和勞動力上有很大價格優勢;投資環境穩定,希望陜西企業去格投資創業,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帶動下共同發展。
“陜西與絲路經濟帶中亞各國資源、產業互補性強,可結合我省的產業優勢,在能源開發、機械設備、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等領域開展多種方式的投資合作。”省商務廳廳長姚超英表示。
互利互惠是主旋律
“吉爾吉斯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投資機會良多,在那里投資一定要考慮解決當地民眾的就業問題。”中大中國石油公司總裁姚高民在吉爾吉斯斯坦——中國(陜西)投資貿易及旅游推介會上說出自己的體會。
“除了要依法辦事外,投資項目還要時刻想著怎么使當地老百姓就業的人數更多,幫助當地老百姓富裕起來。”在吉爾吉斯待了7年的姚高民以“過來人”的身份與投資者分享經驗。
5月24日,省委書記趙正永特地來到本屆絲博會吉爾吉斯斯坦展區的陜煤中大石油煉化廠展位,勉勵他們“走出去”就要做得最好,努力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樹立陜西品牌。
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主旨,就是要立足長遠,帶著發展的眼光去投入到潛力巨大的國際市場。“只要彼此互惠互利,就會找到一條成功的商業發展之路。”捷列先科在演講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