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西洽會 相約絲博會”全國網絡媒體陜西行采訪團5月24日走進武功縣,感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新疆的巴旦木,葡萄干,客商從武功發單竟然比原產地還要便宜。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這種看似不合常理的情況,已經變成了現實。
新疆特產武功賣得更便宜
2014年4月,以銷售新疆特產為主的電商西域美農公司,將配送中心搬到了距離烏魯木齊兩千多公里的陜西武功縣。美農公司副廠長劉新娟給“聚焦絲博會 相約西洽會”全國網絡媒體陜西行采訪團記者們算了一筆賬。當年公司在烏魯木齊配送,發往東南沿海主要消費市場,一單限重一公斤,價格在7元到8元間浮動,而且續重的費用很高。
在她看來,物流成本是制約電商發展最大的瓶頸,尤其是限制了美農這樣地處西北內陸地區的電商。而武功縣處于新疆和東部的中間地帶,交通便捷,恰好武功縣這幾年也在重點打造農村電子商務,是一個非常合適的物流中轉站。
“新疆及西北各地產品被集中運到這里,包裝后再分發至東南沿海地區。一單限重提高了三公斤,價格反倒降到了5元以內。”劉新娟說,該公司日均發單量已達到一萬到一萬五千票左右,銷售額突破30萬,已成長為農產品電商領域的龍頭企業。
小縣城“買西北賣全國”的雄心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武功縣也存在著農產品“買難賣難”和價格“過山車”的問題。2013年12月,武功縣以涉農電商為切入點發展電子商務,并提出了“買西北賣全國”的口號。
在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魏延安看來,一般的農村電商主要立足點是“賣”,就是怎么把本地的好產品賣出去,但武功同時提出了“買”。如果只局限于將武功不足400平方公里縣域土地上的農產品賣出去,那電商規模注定是有限的。一買一賣才更像完整的經濟,也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為了讓這句口號不至于淪為一句空話,除了立足自身區位優勢之外,武功還推行了許多措施來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比如建立專門的物流園區,吸引了以西域美農為龍頭的20多家電商落戶。比如設立500萬元電商產業獎勵基金,制訂具體的鼓勵和支持電子商務發展扶持辦法……
目前,武功縣已有鍋盔、麻花、掛面、手織布等50多種特色產品上線銷售,帶動全省乃至西北地區30多類400多種特色農產品在淘寶、京東、阿里巴巴等平臺交易。而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也增加近百元。
(責任編輯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