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崖縱隊老戰士王克祥向記者講述戰斗的經過。 本報記者 彭青林 攝
舊 渡海大軍在瓊崖縱隊的有力接應下,突破敵人的立體防線,在?谝晕髦僚R高角一線大舉登陸。 通訊員 章偉 翻拍
新 臨高角解放公園,人們時常到此緬懷革命烈士。 本報記者 蘇曉杰 通訊員 王寶中 攝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彭青林 特約記者 吳孝俊
瓊州海峽北部灣,臨高角天然攔潮礁石堤如“仙人指路”般伸向大海,與雷州半島遙遙相望。前面是波濤翻滾的海面,氣勢磅礴;其后,是草木蒼翠的臨高角解放公園,熱血豐碑雕像巍然聳立,銘記著那段英勇無畏血染海灘的歷史。
那是1950年4月16日19時30分,面對國民黨精心構筑的“伯陵防線”,我第四野戰軍40軍1.87萬名將士組成的西路軍,從雷州半島啟渡,橫渡海峽,直赴臨高角。與此同時,43軍近7000名將士組成的東路軍也直奔澄邁縣海岸。2萬多大軍分乘350多只木帆船和32艘機帆船,浩浩蕩蕩,帶著解放海南島的決心,出發了!
“那一夜的臨高角硝煙彌漫,炮火紛飛,槍聲、炮聲、沖鋒號聲、吶喊聲,震天動地!比缃褚93歲高齡的老戰士王克祥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記憶猶新。
軍令如山:拿下高山嶺
一碧如洗的藍天映照著臨高角金色的沙灘,幾個孩童在黑峻的火山石間蹦躍嬉耍,只有熱血豐碑雕像的兩位戰士在默默地告訴人們,這里的每一寸海灘都浸潤過英雄的熱血。
“雕像兩邊的海灣,全都是登陸點,當時密密麻麻全是沖鋒的戰士,海上無數的帆船!辈活櫢啐g,在火辣日頭下和記者一起走到雕像下的王克祥,65年前他是一位瓊崖縱隊的偵察戰士。在他不時揚起的手臂上,還有一個渡海作戰時留下的槍傷疤痕。
“為配合雷州半島解放大軍在臨高角發起總攻登陸,瓊崖縱隊早已提前部署,采取了許多軍事行動。”王克祥告訴記者,1950年1月,他與7名瓊縱戰士偷渡至雷州半島,帶去了國民黨防御和瓊縱接應的重要情報。3月26日,他們又帶領解放軍先遣部隊偷渡澄邁玉包港,王克祥的手臂就是在渡海時被國民黨飛機掃射受傷的!跋惹碴犠钪匾娜蝿站褪枪ハ赂呱綆X,指揮部下了死命令!”
在臨高角南眺,稍遠處有一座小山包,在那里可以俯瞰控扼沿海平原地帶,這就是高山嶺。雖然海拔只有191米,卻是一處戰略要地:北邊,約5公里遠的臨高角盡收眼底;東邊,4公里外的臨高縣城就在腳下,天氣好時,可遠眺雷州半島。侵瓊日軍曾在此設高炮點,國民黨在此設有一個炮連,擁有兩門大口徑野戰炮,成為解放軍登陸的一大威脅。
4月16日晚,王克祥等瓊縱戰士兩個連和渡海先鋒營一個連共300多人,悄悄爬上高山嶺發起突襲,只用半小時就全殲了守敵。信號彈把勝利的訊息立即傳遞到等待在海峽上的渡海大軍!3顆信號彈閃著耀眼的綠光,很遠都能看見。過了個把時辰,臨高角登陸的戰斗就打響了!
據《海南登陸戰》描述,在確認占領高山嶺后,一直在指揮船上舉著望遠鏡觀察的40軍副軍長解方興奮地大叫,40軍軍長韓先楚則鎮定地說:“丟了高山嶺,敵人沒戲唱了!咱們準備上岸!”
海戰奇跡:木船打跑軍艦
大海的波濤吹不盡歷史的風云,英雄的豪情掩不去艱辛的戰斗過程。人民解放軍面對的國民黨“伯陵防線”,擁有10萬兵力、50多艘軍艦、30多架飛機,臨高角灘頭也經過了精心的防御布置。
荒煙蔓草里,臨高角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吳文超帶著記者找到了這條防線的遺跡。半人深的戰壕、堅固的暗堡沒有擋住人民戰士的腳步,反而見證了他們的勇敢無畏。
“那時候,臨高角海岸上有許多這樣的暗堡。”89歲的瓊縱老戰士符瑩回憶說,戰士們用高超的智慧與高度的勇氣,打敗了比自己裝備好得多的國民黨武裝。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木船打跑軍艦”。
渡海船隊出發不久,就先后遭到敵軍飛機、軍艦的阻擊攔截,這時我軍的“土炮艇”組成的護航隊也及時出擊。所謂“土炮艇”,就是用木船加上汽車引擎,配備上武器改造而成的!巴僚谕А鼻擅畹赜鼗氐綌撑瀭群,利用其火力死角,靠近射擊。一艘敵軍艦避開“土炮艇”,向主力船隊沖去。護航隊指揮船立即迎敵艦而上開炮,敵艦中彈起火,拖著濃煙退出戰斗。其他敵艦也在挨了“土炮艇”的一頓機槍和手榴彈后,趕忙逃到遠處,胡亂開炮。
一夜海戰,我軍勝利沖破敵人的海上封鎖,擊沉、擊傷敵艦3艘,重傷敵第三艦隊司令。
夜色里,臨高角黑黝黝的礁石海岸、高山嶺上星星點點勝利的火光,已經浮現在這些從中國最北端一直解放到最南端的戰士們面前。他們弓著身子,攥緊了手中的鋼槍,時刻準備著躍入即將沸騰的海水。
搶灘登陸:奠定勝利基礎
蒼松肅立,海浪靜哀。今年4月5日,上千干部群眾來到臨高角公園,紀念為解放海南犧牲的革命先烈。張發也是其中的一員,雖然戰斗發生時他還是牙牙學語的嬰孩,但曾擔任原40軍118師354團政委的他,已經是連續23年來到臨高角,緬懷犧牲的戰友。
正對熱血豐碑雕像,是翠柏環繞的兩座紀念碑,碑正面軍旗飄揚,兩側分別刻滿了40軍、43軍在海南島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名單。1000多名烈士,他們的青春在這里定格,他們的精神在這里永恒。
這些年輕人,有許多和張發一樣來自東北黑土地,從神州大地的最北端一路勝利來到最南端,心中滿是建立新中國的壯志豪情。
這是一些怎樣的年輕人呵。符瑩記得,自己所在的瓊縱部隊在外圍擔任阻敵增援任務,與他們會師并肩戰斗的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是多么讓人羨慕:統一的軍服、完整的彈藥配備、戰士普遍配發沖鋒槍……更引人注目的是時刻飽滿高昂的精神狀態,無不體現出新中國的蓬勃朝氣!翱吹剿麄兙秃孟窨吹搅诵轮袊!
最激烈的搶灘戰斗發生在17日凌晨3時多。史料記載,先鋒船離岸還有五六十米,戰士們便迫不及待跳下齊胸深的海水,向陸地撲去。這支外號“旋風部隊”的隊伍,一登陸便猶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勇士們來不及剪斷海岸邊的鐵絲網,就趴在上面,讓戰友踏著自己的后背跳過去。岸上的炮火像雨點般密集傾瀉而來,頭上不時有敵機狂轟亂炸。
守衛在高山嶺上的王克祥向下眺望,夜幕中的臨高角被炮火映照得通明,遠遠地只看見一支支部隊沖鋒的身影。幾十里的海灘上,沖鋒聲、槍炮聲、吶喊聲,震天動地!
戰后統計,擔任突擊連隊的170多人只剩下30多人。“前面的解放軍倒下了,后面的解放軍立馬攻了上來!蓖蹩讼檎f,直到凌晨6時左右,天亮了,主力部隊全部登陸,臨高角之戰勝利了!
“強行渡海登陸的成功,為解放全海南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笔∥h史研究室副主任許達民說,渡海戰役的勝利,除了解放軍的審時度勢、運籌帷幄,瓊崖縱隊的接應、支援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符瑩回憶,臨高角戰斗的勝利,讓大家都明白海南解放就在眼前。戰士們聽到“解放海南”四個字時,個個精神振奮,歡欣鼓舞,有的激動地留下了眼淚。隨后,我軍兵分兩路,一路向東解放福山,向?谕M;一路向西,往加來、那大、五指山方向,乘勝追擊國民黨逃兵,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只是,在這場壯烈的搶灘戰役中,40軍880多名戰士永遠地留在了臨高的海灘上,留在了解放海南的征途上,留在了海南這片熱土。如今,臨高角解放公園的熱血豐碑雕像上,渡海解放軍戰士手持鋼槍,瓊崖縱隊戰士高擎紅旗,永遠守望著這片英雄長眠的海灘。
(本報臨城4月29日電)
紅色名片
熱血豐碑雕像
熱血豐碑雕像是中央美術學院張德華副教授設計。由底座和人物造型兩部分構成,用花崗巖雕刻,整座雕像總高度18.9米,總重量1600噸。雕像上部分為人物造型,有兩名戰士勝利吶喊的人身組石像;一個主體人物手持鋼槍,代表解放海南渡海作戰的解放軍戰士,寓意渡海作戰的順利完成;另一個主體人物高舉紅旗,代表迎接渡海大軍的瓊崖縱隊戰士,表示瓊崖革命軍民二十三年英勇奮戰、紅旗不倒的革命精神;兩個主體人物以勝利的姿態會師,象征著海南的解放。
專家連線
省委黨史研究室黨史一處處長林夏:
成功登陸為解放全海南奠定基礎
1950年3月至4月,由于中南、華南地區(包括海南)人民的大力支援,海南戰役的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人民解放軍野戰軍按預定的作戰方針,首先派出4個先鋒部隊分2批4次潛渡海峽,接著野戰軍主力大舉登陸瓊島。
當渡海野戰軍龐大的船隊駛至瓊州海峽中流時,與國民黨軍艦隊相遇,渡海部隊充分發揮土炮艇的近戰威力,以低劣的土炮艇群與擁有現代化裝備的國民黨軍艦隊徹夜展開激烈的海戰,打得敵艦掉頭逃跑,突破了國民黨軍的海上封鎖,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木船打敗軍艦的海戰奇跡。這說明了我人民解放軍不僅在大陸上是無敵的,而且在海洋上也是無敵的。野戰軍主力登陸海南島,使得海南島上的敵我力量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擁有10萬兵力、50多艘軍艦、30多架飛機的國民黨“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岳精心構筑的“伯陵防線”,短時間內即被我軍沖破。強行渡海登陸的成功,為解放全海南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留言簿
銘記光輝歷史
65年前,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大軍與堅守孤島、浴血奮戰的瓊崖黨組織和瓊崖縱隊內外接應,以小木帆船打跑敵軍軍艦,強行渡海登陸,攻破10多萬國民黨軍構筑的海、陸、空立體防御,共同造就了我軍戰爭史上的曠古奇跡。
這一載入史冊的光輝歷史,理應讓每一代人銘記。海南日報策劃組織記者重走紅色革命遺址,重溫歷史,很有意義。
——臨高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王琳
保護好革命遺址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革命先烈血染的歷史不能忘記。臨高角當年在搶灘之役時,還是一片裸露的荒灘,炮火紛飛讓幾十里海灘遍布革命先烈的鮮血和腳印,使得這片熱土從此變得神圣,不容褻瀆。
臨高縣規劃建設臨高角旅游度假區,希望保護好紅色革命遺址,挖掘歷史,讓革命先烈英勇無畏、無私為公的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臨高角旅游度假區管委會主任吳文超
紅色文化值得挖掘
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登陸臨高角,這對解放整個海南島有著重要的意義。臨高角的紅色歷史文化值得挖掘,旅游配套基礎設施應不斷完善,讓更多的人來到這里,了解這段歷史。
——四川游客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