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種文化遺產(chǎn),提線木偶在埃及傳承已久。早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埃及就出現(xiàn)了提線木偶的雛形,在一些墓室中也曾發(fā)現(xiàn)過由象牙或陶土制成的形似提線木偶的物件。
當代埃及的木偶戲產(chǎn)業(yè)可以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花費20埃鎊(約合2.6美元)走進劇院欣賞一場木偶劇,曾是埃及兒童甚至成年人們一項珍貴的休閑娛樂活動。隨著現(xiàn)代媒介的興盛,電視、網(wǎng)絡和手機帶走了很多人對于傳統(tǒng)表演的注意力。木偶戲的輝煌不再,國家木偶劇院曾關閉長達數(shù)月,大樓亟需修葺,舞臺布滿灰塵,道具久未更新,演員穿著過時的演出服在樓梯間吸煙,處處透露著無法掩蓋的蕭條。但另一方面,在經(jīng)歷了多年的社會動蕩后,民眾對于一度走向崩潰的文藝表演既渴望又陌生。
4月18日晚,為紀念世界遺產(chǎn)日,來自國家木偶劇院的藝人們在開羅老城內獻上近年來“最大”的演出。當晚,圍在小小舞臺周圍的百余名觀眾情緒盎然,隨著樂曲、跟著木偶一起擺動。演員們也忙得不亦樂乎,盡管場面談不上空前盛大,但幾套裝滿道具、塵封已久的皮箱得以打開,一腔熱情得以釋放。
4月18日,埃及首都開羅老城,46歲的木偶藝人哈立德·伊薩在后臺整理露天演出用的木偶。 新華社記者潘超越攝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