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人民網旅游3·15投訴平臺對浙江雁蕩山景區存在的“和尚”逼客燒香事件進行了曝光。
靈境古洞已停業僅被罰60元
據雁蕩山管委會調查,投訴人所述情況屬實,游客受古洞景點免費燒香幌子的吸引,在現場燒了香點了蠟燭,在未行支付先行離開的情況下,古洞“和尚”對其進行阻攔,游客最后支付了20元錢。雁蕩山管委會執法大隊綜合司韓主任向記者透露,投訴中游客提到的和尚系未注冊的“假和尚”,靈峰古洞并非宗教場所,該投訴事件中存在靈峰古洞借宗教幌子拉客、欺客的行為,目前該景點已停業。
關于60元罰款的算法,韓主任表示是在“游客被收取的20元基礎上,予以1-3倍(60元)的經濟處罰”,針對記者提到的60元罰款是否過低的質疑,雁蕩山管委會文化宗教局局長陳君瑾解釋稱,“此次針對該景點的經濟處罰,是以當日非法經濟所得為基數的,因此只有60元。對于以往的非法經濟所得正在進行追查,還沒有結果。”
通報中提到,雁蕩山管委會責成業主單位雁蕩山旅游總公司主要負責人帶工作組進駐古洞景點組織整頓,整頓期間景點暫時停業,待管委會驗收合格后再予對外開放,并將組織開展整治違法違規設立功德箱等借宗教斂財問題的專項檢查,加大對借宗教幌子拉客、欺客、宰客行為的查處力度。陳君瑾透露,目前該景點“假和尚”已被清退,功德箱已被拆除,后期將對靈峰古洞進行文化產業投資,不再涉及宗教領域,“我們今后將對全山開展清理整頓行動,目前正處于排查階段。”
景區“借佛斂財”亂象頻頻發生
近年來,非宗教場所“借佛斂財”事件已被曝光過多起。2013年2月,五臺山景區“財神廟”、“佛國中心”被曝有黑寺黑點非法斂財的情況,“財神廟”屬于非宗教活動場所,承租人冒充出家人為游客有償祈福,打著“財神廟”的旗號向游客高價出售香、蠟、佛像、佛具等商品,并在院內設有功德箱誘騙游客布施。
2014年12月17日,新華社曝光了北京千年古寺潭柘寺違規私設功德箱事件。在潭柘寺內,超過七成“功德箱”與寺院無關,成景區上市公司“小金庫”,這一報道引發輿論的密切關注與強烈譴責。中華文化促進會佛教文化中心副主任、青海省北海禪院住持明賢法師曾針對該事件發表評論:“盡管寺院是正規宗教活動場所,但這些以寺院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景區及其管理部門,不是宗教團體,根本無權設立功德箱,他們的功德箱在正規僧團管理的功德箱中間‘魚龍混設’,其實質是‘借佛斂財’,是一種詐騙行為。”
山東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剛對記者說,“如果游客反映的現象是長期存在的,就凸顯了景區管理的不規范,說明管理制度有問題。在非宗教場所借宗教幌子拉客、欺客,這種行為是應該與取締的,這本身就是景區在欺騙游客。”
三年后實現非宗教場所不亂設功德箱
2015年4月1日,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央統戰部、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旅游局、國家文物局6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整治違法違規設立功德箱等借教斂財問題專項工作的通知》,部署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本次《通知》明確,功德箱只能設立在宗教活動場所,用于接受宗教性捐獻,非宗教活動場所、非宗教團體不得以功德箱或其他形式收取宗教性捐獻,游客和信眾如看到違反規定的行為,也可以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
國家宗教事務就新聞發言人劉金光說,今后將進行三年專項治理工作,一方面對宗教活動場所設立功德箱的行為,要加強管理和規范,另一方面,其他在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區及旅游景區內的非宗教活動場所,如果設立功德箱、假冒宗教教職人員等借教斂財,就是違法違規的,“今年主要是進行排查和分類,明年聯合相關部門進行督查,解決問題,到2017年實現非宗教場所沒有亂設功德箱的現象。”
網友“意正論者”認為,要解決“借佛斂財”的亂象,一方面,景區要強化寺院的規范管理,實行準設制度和公示制度, 另一方面,民族宗教局要加強監督檢查,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整治各類非宗教活動場所違規設立功德箱、接受宗教性捐獻等行為,對拒不改正的責任單位和個人,要依法嚴肅處理。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