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隴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昉3日披露,為推進白馬藏族民俗文化的研究保護,促進其活態傳承,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進一步擴大其知名度和影響力,當地將于3月5日舉辦首屆中國(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
當日,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新聞發布會在蘭州舉行。張昉介紹,節會包括開幕式、民俗文化體驗活動、第二屆白馬民俗文化研討會、電子商務發展研討暨文化旅游項目推介會及相關民間文化活動。
“精彩的白馬人民俗文化歌舞劇將是亮點!”張昉當日對外梳理了節會的看點。她說,演出以反映白馬人歷史文化為主題,用現代舞臺表演藝術手法將傳統歌舞元素進行提煉式的重構和創編,在還原白馬人傳統生產、生活、婚戀、宗教儀式場景的同時,以詩畫的意境讓觀眾全方位的感受到這個古老而神秘的部族別樣的魅力。
白馬人是古代氐人的后裔。氐族發展壯大始自東漢,西漢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甘肅隴南曾是其主要聚居地和活動區域。氐人以驍勇善戰著稱,曾建立“前秦”、“大涼”等政權。當前,白馬人主要生活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鄉白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縣、九寨溝縣境內,人口約1.4萬人。
白馬人沒有自己的文字,卻有自己的語言。據語言學專家考證認為,白馬語言和藏語之間的差別已大大超過了藏語內部各種方言之間的差別!鞍遵R語”是一個獨立的語言,是“從古羌語母體中分化出來的一個相近的支系”。
近年來,隴南市出版了《隴南白馬人民俗文化研究》系列叢書,以及《文縣白馬人》、《白馬人民俗文化圖錄》等專著,《白馬人語言詞典》即將出版。已收集翻譯白馬語言文字8000余字,拍攝白馬服飾工藝8種、白馬舞蹈12支,記錄白馬傳說故事10段,錄制白馬歌曲168首。
張昉介紹,近年隴南注重白馬文化保護活態傳承,完善了8個民俗文化傳習所、3個表演場所的配套設施,培養民俗文化傳承人60多人,發揮他們在民俗文化發展中的帶動、示范、傳承、引導作用。白馬“池哥晝”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展了5個項目的國家級非遺項目申報和3個項目的省級非遺項目申報。
文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張立新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舉辦此次節會意在進一步擴大白馬人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并借此擴大文縣的知名度。使其能夠促進當地文化旅游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張立新透露,文縣近年改善了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電、危房改造等白馬人聚居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培育了一些適合當地群眾致富的產業。此外,在白馬人民俗文化挖掘整理方面,通過一些專家學者的參與和當地有影響的傳承人,把白馬文化更好地得到挖掘、保護和傳承下去。(完)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