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馬藏人穿上絢麗的服飾,帶上粗獷的面具,跳起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池哥晝”。 路永安 攝

甘肅文縣白馬民俗文化放異彩。 路永安 攝

白馬人現在也稱為白馬藏人,他們是分布在四川平武、九寨溝和甘肅文縣一帶的少數民族。 路永安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23日電 (董超)白馬人現在也稱為白馬藏人,他們是分布在四川平武、九寨溝和甘肅文縣一帶的少數民族,土生土長的文縣白馬藏族人曹彬是白馬民俗文化從“深藏閨中”到“名揚域內”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說:“白馬民俗是一種文化現象、精神產物,如何讓它‘活’起來,是當前我們需要考慮和做好的事情。
每逢新春、元宵等重大節慶,外出的文縣白馬藏族兒女都要趕回家,在白馬河流域的家里,和父母一起用親切的“母語”——白馬藏語說上一會兒話,然后其中有人穿上絢麗的服飾,帶上粗獷的面具,跳起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池哥晝”,走村入戶,共同祈禱戶族平安,年豐人壽。
這是每年都要上演的一幕溫馨的聚會場面,它讓“鄉愁”成為每個白馬藏族兒女心中具體的畫面,并且定格下來,代代傳承。
近幾年來,文縣把白馬人民俗文化研究保護和創新發展作為建設特色文化名縣的重要任務,精準定位白馬民俗文化的獨特性,凝聚形成了打造白馬人文化品牌的廣泛共識。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白馬人民俗文化研討會,先后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聯和全國白馬文化研究人士等深入白馬河流域進行實地調研,以加大對以“池哥晝”為代表的白馬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力度。
文縣一大批專家學者著述豐厚,現已整理出版了6冊白馬文化研究系列叢書。編輯出版了《文縣白馬人》、《文縣白馬藏族考》和《白馬人民俗文化圖錄》等白馬民俗文化非遺成果專著。收集翻譯白馬語言文字8000余字,拍攝白馬服飾工藝8種、白馬舞蹈12支,記錄白馬傳說故事10段。
已經收集和整理了10000多首白馬藏族山歌的劉啟舒說:“從幾百年流傳下來的很多白馬山歌,和現在提倡的和諧社會都是一脈相承的,彈得是一根弦。”
依托白馬民俗文化,文縣深入挖掘白馬特色文化資源,拍攝制作了《探秘東亞最古老的部族——白馬藏》紀錄電影,與隴南師專合作編排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池哥晝》等。池哥晝是白馬藏人從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繼承至今的一種傳統祭祀活動和民間舞蹈。
當前,文縣根據縣域文化產業布局,圍繞白馬民俗文化、琵琶彈唱、玉壘花燈戲、洋湯號子等文化品牌,組建各種民俗文化表演隊30余支,他們原汁原味的表演,將深刻演繹“鄉愁”,喚醒“鄉愁”,留住“鄉愁”。(完)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