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火、祭灶神是蒙古民族自古傳下來的習俗,最古老的祭祀活動之一。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舉行祭火儀式,這個似乎是春節的前奏,屆時家家戶戶都在家里祭祀火神。蒙古民族,認為火是純潔的象征和神靈的化身,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護神,可賜予人們幸福和財富,也是人丁興旺、傳宗接代的源泉。蒙古人祭火時用年齡比較大的長輩(或戶主)來當做祭火者(主祭人)。與漢族“祭灶神”不同,蒙古族祭祀火神要用羊胸叉、奶食品、黃油等供品(因為酒帶水,有的地方禁用)。通常在胸叉內填滿紅棗、黃油、紅糖、奶酪、米(或葡萄干)、七色布條、柏葉等,用白色羊毛線纏繞九圈后煮熟。到了晚上上燈時辰,在灶膛內填入干牛糞、香柏片、干柴將灶火點燃。“祭火”時,男主人雙手托起煮好的羊胸叉放入火中,全家人對著火焰向火神祈禱,感謝一年來火神保佑,家人平安,家業興旺。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畜肥壯,全家安康。之后,在煮肉的湯里下米煮粥,享用“祭火”的“口福”,也有的地方做好七個不同主食,宴用七火神“恩賜”。
“仁慈的火神......祈求人丁長壽,祈求五畜興旺!”男主人肅穆的神情,傳遞的都是信仰的力量,正是這種替換成:敬天、敬地、敬火神、敬畏大自然的神情,才使得內蒙古人日日享有長生天的庇佑。
近幾年來,我盟舉行集體“祭火”活動,共同祝愿錫林郭勒草原五畜興旺、風調雨順、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目前,除了傳統的臘月二十三祭火,還增加了蒙古族的娛樂項目和系列活動,使錫林郭勒草原祭火文化節文化內涵更加豐富。今年冬季到錫林郭勒草原過小年,可以參加烏拉蓋、阿巴嘎、東烏珠穆沁旗祭火儀式,感受草原人民那份神圣的祭火儀式。

(一)烏拉蓋管理區小年祭火活動
時間:2015年2月11日(農歷十二月二十三)
地點:烏拉蓋文化休閑廣場 烏拉蓋文化館
內容:小年祭火、民族服飾展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