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7日,南京釣魚臺附近的巷子,沿內秦淮河邊,很容易就能找到古戲臺、御釣園、環榴閣等幾處用燙金大字的地方,可能因建成時間較長,當初的燙金大字比較暗淡,早失去了顯目的顏色。
古戲臺仿古建筑大門前,橫七豎八地曬著被子、衣服,記者透過圍墻的花窗,院內有不少破損的石板,應該是當時施工沒用完的材料,亭臺樓閣等景觀,在半人高的蒿草襯托下,顯得非常荒涼,大門上的鎖也銹跡斑斑,顯然已很久沒人過來打理。有圍墻上還寫著“禁止攀爬,后果自負”等標語,沿著小巷子一路往前走,時不時能看到貼在圍墻上的小廣告。
近日,南京城南的市民在向記者反映他們的困惑:家住釣魚臺的他表示,家門口前有一片仿明、清風格的古式建筑,建好有兩三年時間了,卻一直沒有動靜,幾扇大門到現在還關著,也不見有人來打掃管理。古戲臺、御釣園、環榴閣……透著高雅、古典韻味的地方,眼下卻成了居民的晾衣臺,院內石板破損荒草叢生,一片破敗之象。
住戶黃大爺坦言,當初這些仿古建筑入場施工,不少鄰居都覺得“好機會”來了。“那些建筑看上去建的都挺漂亮,沒準以后這里要拍電影啥的。人氣一旺,家門口做點生意也挺好。”
等了兩三年,建筑是建好了,卻不見開門迎客。黃大爺甚至有點氣憤:“建好了又不用,這不是資源浪費么?”有此想法的并不止黃大爺一個人。跟幾位住在此處的居民聊天,他們心中似乎都有個疑問:“空了這么長時間,投錢建項目的人也不著急么?真心搞不懂。”
記者就此咨詢了秦淮區投促局一位工作人員,不過,談及這些仿古建筑閑置原因,這位工作人員并不愿多做解釋,以目前還在休假期為由掛斷了電話。
經過多方打聽,記者獲悉,當初該項目的開發商以為房子建成后,會有很多有實力、上檔次的企業進駐,可現實太骨感,由于交通不便、改造后總體環境不夠、難以達到入駐企業規模,很多企業并不愿意來此棲身,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這批仿古建筑閑置。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