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藍建中 攝
位于日本東京港區高輪的泉岳寺14日舉行“義士祭”,紀念江戶時代舍身為主君報仇的四十七義士。
泉岳寺是曹洞宗在東京的三大寺之一,山號“萬松山”,是江戶幕府的建立者德川家康于1612年創立的,原在江戶城櫻田門外,因1641年(寬永18年)的“寬永大火”而燒毀,此后,遷至現在的高輪地區重建。
泉岳寺創建當初規模宏大,曾有將近200名僧人修行,如今,泉岳寺之所以廣為人知,則是由于寺內的著名的“四十七士墓所”和“赤穗浪士復仇事件”。
元祿14年3月14日(1701年4月21日),正當幕府準備在江戶城內舉行儀式接待天皇派來的敕使時,負責接待敕使的赤穗(現兵庫縣赤穗市)藩主淺野長矩拔刀從背后砍傷了負責指導儀式程序的吉良義央。
關于砍傷吉良義央的原因,至今沒有明確的記錄,淺野長矩只是表示對吉良義央懷有“遺恨”。由于淺野長矩違規“殿中拔刀”,而且導致招待敕使的儀式未能順利舉行,這使對皇室非常尊重的幕府將軍德川綱吉異常憤怒,命令淺野長矩即日切腹并撤銷赤穗藩。
赤穗藩“筆頭家老”(家臣之長)大石良雄等家臣對幕府只處分淺野長矩而沒有處分吉良義央不滿,赤穗藩被撤銷后,大石良雄等成為沒有主君的浪士(流浪的武士),在讓淺野長矩的養子淺野長廣繼任藩主、恢復赤穗藩的愿望無法實現后,大石良雄等人決定為主君報仇。
最終,共有47名家臣經過精心準備,于元祿15年12月14日(1703年1月30日)深夜闖入吉良義央的宅邸,斬殺吉良義央及多名家臣,并攜帶吉良義央首級到泉岳寺祭拜了埋在這里的主君。
赤穗浪士復仇被視為“義舉”受到江戶武士稱贊,幕府內部對如何處理也曾出現意見分歧,不過最終根據儒學家荻生徂徠的意見,認定淺野長矩之所以切腹是因為殿中拔刀,并非為吉良義央所殺,所以赤穗浪士的行為屬于違法,決定給予切腹處分。
最終,除參與復仇的步卒寺坂信行脫離隊伍、自首后被赦免外,46名武士切腹,不過當時的切腹已經流于形式,實際是在刀抵到腹部后即斬首,而一名叫間新六的武士搶先切開了自己的腹部,他的遺體被遺屬領走后,其他浪士被埋葬了主君淺野長矩的身邊。
現在,墓地內包括間新六、寺坂信行以及復仇前切腹自殺的萱野三平的供養墓在內,共有48個墓碑,不過統稱“四十七士墓所”。
“赤穗浪士復仇”與“曾我兄弟復仇”、“伊賀越復仇”并稱日本三大復仇事件,被認為體現了武士“忠”的美德,此后,成為人形凈琉璃和歌舞伎劇目《忠臣藏》的題材,并經過了各種演繹,在日本家喻戶曉。
赤穗義士后世多次受到彰顯,如今,泉岳寺山門旁聳立著大石良雄銅像,并且有清洗吉良義央首級的水井、淺野長矩切腹時染紅的“血染石”等遺跡。
由于義士墓的存在,泉岳寺全年獻花和上香的人不斷,每年4月上旬和12月14日會舉行的“義士祭”。今年12月14日的“義士祭”除了在淺野長矩目前舉行供養儀式外,還有在正殿的獻茶式等活動,大批市民排起長長的隊伍到義士墓上香。義士祭的高潮是12月14日下午由財界二世學院學員扮演的義士隊列到達泉岳寺,泉岳寺附近道路兩旁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責任編輯 :羅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