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黨委書記秦福榮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增強內需拉動經濟的主引擎作用”格外引人關注。旅游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著力點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古人云:“天下秀,低首讓峨眉”。世界著名景區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作為國內重要景點之一,在新的歷史時期將如何發揮刺激消費的功能作用?將以何種姿態屹立于世界風景名勝之群?……為此,記者在全國兩會期間就上述相關問題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黨委書記秦福榮。他向記者透露,峨眉山景區將從發展養老、旅游、健康、文化等服務方面出發,當好首位景區,帶動四川從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跨越。
關于靈魂:
峨眉文化先行于世界
中國經濟網:文化是旅游的靈魂,一個旅游景點的良性發展必須依靠深厚的文化作支撐。近年來,峨眉山非常重視培育具有佛教文化、茶文化、養生文化、武術文化的峨眉文化。請秦書記給我們回顧一下近年來峨眉山在打造旅游文化方面努力以及未來建設的重點?
秦福榮:近年來,我們不斷發掘以佛教文化、茶文化、養生文化、武術文化為主體的旅游文化資源,特別是深挖峨眉武術文化,在借鑒少林、武當快速壯大的經驗后,峨眉武術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
2001年峨眉山市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2002年成功舉辦“少林、武當、峨眉”三大武術精英賽,2005年至2007年峨眉武術先后參加了第五、第六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比賽”、“香港第二屆國際武術大獎賽”等國內國際重大武術比賽活動。2008年峨眉武術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別是從2007年起,連續舉辦三屆“中國?四川國際峨眉武術節”,讓峨眉武術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峨眉功夫得到海內外武術愛好者的追捧,他們硬朗的功夫就是活廣告。如今,峨眉功夫也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峨眉功夫更與少林、武當一起,并列為中國武術三大流派。毫不夸張地說,如今的峨眉武術真正面向世界了。
健康就是幸福。峨眉武術不僅防身,而且健體,還有養生的功用。由武術到養生,武術與旅游結合,形成一條休閑旅游、宜居宜養的產業之路,這也是從觀光旅游向度假休閑養生旅游華麗變身。
除此之外,峨眉文化還包括溫泉文化、美食文化、演藝文化等,通過發揮文化強大的后發力,讓多樣的文化消費來擴大內需,刺激經濟。
關于創新:
智慧旅游峨眉先人一步
中國經濟網: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峨眉山景區在提升競爭力方面有何創新之處?
秦福榮:關于創新,我想說我們峨眉在智慧旅游方面先人一步。近年來,景區按照“智慧峨眉山”的建設方案,以數字化為支撐,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建立景區強大的旅游數據庫和信息共享交流平臺,以“智慧”為統領,實現旅游營銷、經營、管理、服務全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
關于智慧旅游,我的理解就是游客在行前、行中、行后的需求,通過網絡、云計算、通信等新技術來實現,提升游客旅游體驗,推動傳統旅游消費方式向現代旅游消費方式轉變。包括服務于游客行前、行中和行后的各類咨詢、導覽、導游、導購、導航等智能化旅游服務產品。
另外,我認為“大峨眉”的思路不錯。以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務和智慧旅游營銷三大體系來推進網絡營銷、服務體系的新突破和新發展,借力、借腦、借勢、借平臺、借資源、借網絡,實現景區發展大轉型、大合作、大跨越。
關于目標:
當好首位景區帶動四川向旅游強省跨越
中國經濟網:在新的歷史時期,峨眉山景區給自己目標定位如何?
秦福榮:四川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重大時期,作為經濟支柱的旅游業也面臨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期。四川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轉變顯得十分急迫。
在2014年,我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峨眉山景區爭取接待游客260萬人次,實現綜合性收入突破18億元。
當然,轉型升級需要整合資源區域合作、提升規模抱團發展。我們峨眉還對自己作如下定位:當好首位景區,帶動四川從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跨越。
關于議案:
茶葉調減增值稅和減免檢驗費
中國經濟網:請問秦書記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沒有帶來結合峨眉山發展相關的議案?
秦福榮:兩會前,我做了充分的調研與分析,希望能在兩會上傳達社情民意,履行自己的人大代表職責與使命。所以我帶來了《關于取消工傷認定48小時之限的建議》、《關于茶葉調減增值稅和減免檢驗費的建議》等四個議案,其中的《關于茶葉調減增值稅和減免檢驗費的建議》不僅對我國茶產業發展有重要意義,也將會直接影響峨眉旅游經濟,因為發展茶產業、打造茶文化是刺激消費、培養消費方式多樣性的途徑,也是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的靈魂。
峨眉山自古就盛產珍稀高山茶,是中國茶葉最古老的發源地之一。茶產業不僅能讓退耕還林的農民致富,還肩負著傳承發揚正宗峨眉山茶文化的使命。如今,峨眉山茶因旅游而復興,同時又反哺旅游的發展,走出了一條依托旅游景區發展茶產業的路子,實現了“茶文化與茶旅游”的完美結合。
但是,從我國茶產業發展情況來看,茶產業還處于發展階段,中國是茶葉原產地和第一生產大國,但還不是品牌大國、消費大國、出口大國。就目前來看,成本高、賣茶難、出口不大、消費量不大等現狀,已經成為茶業快速發展的瓶頸。要突破這個瓶頸,需要刺激消費來拉動生產,實現惠民生、強產業的目的。要擴大銷售、擴量消費,就必須降低茶葉的生產成本,確保茶葉的產品質量安全。
所以我建議:將茶葉的增值稅從17%調減為13%,鼓勵茶企向精深加工發展,通過茶企效益的最大化實現茶葉生產與銷售的最大化。并減免茶葉的產品質量檢驗費,確保流入市場的茶葉全批次100%的質量檢驗,實現政府強化環保、食品安全等標準的硬約束。(房金 劉潔 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