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南充市政府獲悉,日前召開的南充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開發總體規劃(修編)》,描繪了嘉陵江(南充段)旅游開發的發展輪廓和前景。
啟動復合型河流旅游開發模式
嘉陵江(南充段)旅游開發將以演繹“古今山水嘉陵情”為空間軸線,推進集休閑運動、養身度假、文化體驗、生態觀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河流旅游開發模式,通過“發展低碳景區、建設文化流域、實施資源整合、加大區域聯動、做強河流產業”,全力塑造嘉陵江流域(南充段)世界級旅游品牌,實現南充旅游轉型升級。
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開發的主題定位為“中國·南充嘉陵江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繼續做強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千年綢都第一坊4張南充旅游“老名片”,重點塑造朱德故里、升鐘湖、西充鄉村旅游、金城山、太蓬山5張南充旅游“新名片”,共同支撐核心主題旅游形象。
在形象定位上,“南充旅游,嘉陵江畔最柔美的記憶”成為首選方案,“水墨嘉陵,人文南充”、“源遠流長嘉陵江,最憶柔美南充城”成為備選方案。
在空間布局上,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開發整體布局為“三城六區一帶”,即“361發展格局”。三城:風水閬中古城、詩畫相如故城、人文南充綢城;六區:第一曲流旅游區、升鐘湖旅游區、朱德故里旅游區、西充鄉村旅游區、金城山旅游區、太蓬山旅游區;一帶:嘉陵江沿江休閑旅游帶。
“三城六區一帶”打造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畫廊
“風水閬中古城”立足“閬中城、嘉陵水”資源優勢,整合風水文化、三國文化、春節源文化、宗教文化、科舉文化、醋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元素,凸現閬中古城的多元文化氣質,復活完整生動的千年古城,打造閬中古城休閑度假旅游綜合體,體現山水花園古城、文化體驗古城和璀璨不夜古城魅力。
“詩畫相如故城”把握“慢城、水鄉、故里”三大元素,采取“做足慢城時光、做亮世外美景、做活嘉陵水系、做響夢中故城”四大舉措,實現“浪漫家園、夢里水鄉”休閑度假區的成功構建。
“人文南充綢城”以建設嘉陵江流域重要旅游目的地,打造國際旅游城市為目標,整合區域旅游資源,以絲綢文化為主題,“以一港(南充旅游碼頭)、一廊(西河長廊)、一街(文里絲綢主題街區)、三山(西山、凌云山、鳳埡山)、五園(嘉陵江文化公園、絲綢文化博覽園、三國文化產業園、南充歡樂城公園、鹽鹵溫泉城公園)、一江(嘉陵江)”為發展布局,加強資源融合、產品提升,完善交通等配套服務功能,建設人文南充綢城。
南部升鐘湖旅游區:依托已有國際釣魚城基礎,以國際湖泊島居旅游度假為目標,融入垂釣休閑、湖島度假、戶外運動、創意產業、濕地觀光等功能,建成中國首個垂釣文化主題全息度假旅游區、中國升鐘湖創意旅游綜合體、中國垂釣產業創新發展區。
儀隴朱德故里旅游區,以朱德故里——琳瑯山為核心,整合馬鞍鎮、紅軍街、柏楊湖等旅游資源,開發參與式、體驗式旅游項目,展示朱德元帥波瀾壯闊的一生,彰顯朱德精神和人格魅力,完成從文物旅游向文化旅游、從靜到動、從古板到鮮活、從觀光到深度體驗度假的轉變,全面提升現有旅游產品品位與檔次。
西充張瀾故里鄉村旅游區:依托張瀾故里和中國西部有機食品第一縣品牌,以“精品鄉野”為目標,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建設小生活、小享受、小趣味的旅游環境,形成“快速度發展、慢節奏生活”的氛圍。同時,深入挖掘忠義文化內涵,打造忠義文化小鎮。
高坪嘉陵江第一曲流旅游區:在保護曲流自然環境的同時,以濕地公園模式進行打造。結合旅游地產開發,以青居古鎮為中心,建設以“濕地生態運動、養生度假”為主要內容的濕地運動休閑度假旅游區。
南充金城山旅游區:充分利用良好的森林資源,做好生態觀光、森林養生、避暑度假三大產品,打造以森林休閑度假為主,集生態養生、山地運動、美食體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區域旅游目的地。
營山太蓬山旅游區:深入挖掘、整合佛教文化、貴妃文化等資源向形象生動的文化旅游產品轉變,體現“觀光、休閑、度假”三大主題,打造富有特色的佛教禪修度假圣地。
嘉陵江沿江休閑旅游帶:以沿江峽谷、田園、村落、城鎮為依托,以嘉陵江文化為主線,以“一區一主題、一段一亮點”為基本思路,以道路景觀營造、沿途景點建設、文化聚落建設、服務設施完善為重點,融入低碳旅游的發展理念,構建集環保、運動、休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走廊和水上綠道,形成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畫廊。(姚靜尤紫璇)
(責任編輯 :任攀攀)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