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閬中:嘉陵江畔的巴蜀厚重史冊
在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有著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世人贊其“閬苑仙境”、“巴國蜀國要沖之地”、“天下第一江山”。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有曰:“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閬中!币馑颊f:郡縣周圍山形似高門,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
閬中戰國時曾為巴國最后一個首都。公元前314年,置閬中縣,其后歷設郡、州、府、道、縣等,明清之際曾作為四川臨時省會達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閬中風水獨特、山川秀美,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保存較好,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
9月5日,跟隨著全國重點旅游網絡媒體四川行的腳步,浙江在線記者自廣安沿江而上,進入了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古城,領略了在這里留下的巴蜀文化遺風。

閬中:嘉陵江畔的巴蜀厚重史冊
堪輿風水·天宮院
說起風水,人們腦海中總會浮現出看相,測字一類的迷信活動。然而在歷史上,風水文化與風水學說卻是一門融匯天文地理,社會人文的嚴謹學術。撇去那些影響文化傳承的污穢,風水學說仍舊能為今天的人們提供歷史文化的寫照,供世人掘其本源。
在閬中市南20里處的天宮鄉,兩個人聞皆知的名字在這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唐代天文學家袁天罡、李淳風先后在這里定居,擇地觀天、著書立說,死后也葬于此地,天宮院正是為紀念他們而建。
院內有萬年臺、牛王亭、正殿、觀音殿等建筑,正門上有清雍正四年書“光澄慧鏡”匾額昭示世人天宮院的厚重歷史。正殿為雙重檐歇山式屋頂,臺梁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闊五間19.4米,進深五間19.3米。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疊梁式和穿斗式結構相結合的建筑,相傳如此考究的設計正是符合風水學說的要領。院內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鎮宅器皿文物,墻上的一幅幅畫卷訴說著袁天罡和李淳風的學術研究和傳奇故事。相比正史資料,從二人的故事里也許能看到一個獨特的歷史解讀。
(責任編輯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