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麻隆鳳凰山,位于中國青海西寧市西側33公里處。俗名叫摩雞嶺,意為雄偉高大的鳳凰山。此山上長著一種耐旱的植物叫金雞樹,俗名叫貓耳刺,每至春天時開著金黃色的小花。據說全國有10多個山均叫鳳凰山,都與鳳凰落棲鳴叫的傳說有關,但是沒有一座鳳凰山能與青海的扎麻隆鳳凰山相媲美。
傳說不論怎樣美麗、神奇而動人,畢竟都是傳說。當我們真的來到它的身旁,置身于它美麗的懷抱,飽覽它特有的神韻和風姿后,發現它比傳說更美麗、更迷人。
扎麻隆鳳凰山,傳說是人類母親女媧(九天玄女)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累倒后幻化成一只美麗鳳凰降落的圣山,其形象是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中間是鳳身。兩旁是鳳翅,整個西寧西川是長長的鳳翎。扎麻隆鳳凰山,周圍由八條龍山和一條水龍維護,人們稱為九龍朝鳳。山背面叫彩紫溝,是一個巨大的蓮花山。扎麻隆鳳凰山,是昆侖山的龍門鳳闕,漢代時曾建有一座九天玄女廟。后來不幸焚毀,1998年這里出土了古廟的寶瓶,同年民間發現了九天玄女的古圣像和女媧、伏羲龍蛇交合奇石、西王母搖錢樹奇石、盤古王命精圣石等珍貴天然圣物;1958年至2005年期間又相繼出土了許多文物。
扎麻隆鳳凰山,是偉大民族母親、元祖九天玄女(女媧)的故鄉圣地,是九天玄女、西王圣母、玄龍大帝(伏羲)、媽祖(太元玉女)等元祖、九天至尊的中心道場和九天圣都,也是中華昆侖神話的龍頭景點。這里不僅有承載著華夏千百年來龍鳳之精神情感,更有妙手天工的視覺盛宴。
文化就像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凝結著過去,聯結著未來。任何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發展,都是一個綿延不斷、接續推進的過程,都是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拓創新的過程。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深刻影響著我國文化的未來發展。而昆侖文化更是沿續了這種中華精神的精髓。
昆侖文化是世界上兩大神話的主體神話,第二個便是人們所熟悉的希臘神話。昆侖文化誕生在以青海省為主的廣闊的昆侖山、江河源頭、青海湖地區、祁連山地區、湟水河流域。從文化概念上說昆侖山是中國的文化之源,是中國人的祖先九天玄女(女媧)、西王母、玄龍大帝、盤古、媽祖、黃帝等會聚、活動的中心圣地。
2013年10月5日,我國第一個昆侖天壇——乾坤宮在中華昆侖文化的龍頭景點扎麻隆鳳凰山竣工明世。乾坤宮宮基三層,上層天宮,中層媽祖宮,一層是地母宮,分別內塑了二十多個在昆侖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神仙雕像。這是在中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昆侖文化繁衍的一個里程碑。
昆侖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顧浩蕩的中國歷史,展望無盡錦繡前程,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必然少不了一個強大的“文化中國”之夢。今年的兩會上,億萬中華兒女共同期盼的“中國夢”,成為許多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為了實現“中國夢”,中華文化的發揚和傳承是必不可少的。
“文化中國”之夢不是抱守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作井底之蛙,盲目陶醉;而是要與時俱進,不斷進行文化創新和文化展示。昆侖文化被中華民族信仰了幾千年,需要積累、完善和提升,讓昆侖文化的魅力轉化為文化生產力,通過昆侖文化產業的繁榮來推動昆侖文化的繁榮,讓世界人民都能分享中華文明的輝煌與燦爛。
昆侖文化的創新發展,是對中華文明的加固,更是對現代中國夢的和諧闡釋。隨著中國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以及中華民族自尊心的不斷提高,作為能凝聚民族力量,提高民族精神的根母文化昆侖神話,更顯得無比可愛和珍貴。從這一點上講,作為青海原生態特色文化之一的昆侖文化具有了更多的歷史意義。 如今,承載著厚重使命感的昆侖文化已經成為中華神州大地上人們尋根拜祖的一大重要文化圣地。每年,臺灣、香港、澳門、泰國、韓國、日本、歐美等地區和國家的人民一批又一批地來到這里,感受著昆侖文化給予的精神洗禮。這對擁有神奇的自然造化、獨特的文化積淀和充滿魅力的秘境青海而言,無疑影響深遠……
(責任編輯 :任攀攀)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