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載,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巴拉村農民斯那定珠,年少時走出大山打拼創業,事業有成后回到“山溝”,歷盡艱辛將家鄉與世隔絕的大峽谷打造成巴拉格宗國家公園,徹底改變了家鄉落后面貌。公園自營業以來,游客日漸增多。如今,經過10余年精心打造,“巴拉格宗大峽谷”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人前往觀光。
民營資本的注入,讓一個因交通不便而長期隱匿的世外桃源,逐漸展現于人們面前,使更多人感受著有壯美風景和美麗傳說的凈土。在開發旅游景區的同時,有效改善了當地基礎設施條件,拉動了地方經濟,增加了群眾收入。生態旅游業投資大、周期長。民營資本的投入,不僅可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還為旅游開發增添了活力,無疑也加快了旅游事業的發展。
陜西省森林、濕地、沙漠和野生動植物等生態資源豐富。生態游作為最新潮的生態產品和最時尚的旅游產品,得到迅猛發展。目前,全省已建立森林公園80處,濕地公園14處,自然保護區47處,大漠觀光園20余處;建成各類動植物觀光園區300多個,生態旅游社會綜合收入達到190多億元。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態旅游已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首選。面對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旅游需求,挖掘新景區、開發新景點成了生態旅游工作的重點之一。吸納社會力量、民營資本參與景區開發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三原縣魯橋鎮東溝坡位于“渭北旱腰帶”,返鄉村民金軍投入5600余萬元,硬是在這片曾經荒蕪的黃土地上建起“金源山莊”,栽植樹木50余種31萬株,建起珍品花草景觀帶、生態餐廳、鳥語林等景觀,使昔日的黃土坡變成了綠洲,每到周末或節假日,游人如織。目前,這里已成為極具特色的休閑觀光旅游和度假勝地。
民營資本是生態旅游的新生力量,也是實現旅游業跨越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級部門應出臺完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生態旅游建設中,積極為民營企業營造寬松的投資環境,簡化審批程序,降低準入門檻,在獲取優勢資源、項目融資、土地供給及政策兌現上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擴大融資,促進民營旅游企業加快發展。
文化是生態旅游的靈魂。只有賦予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長遠發展。應積極引導民營企業把文化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充分挖掘資源的文化內涵,豐富旅游形式和內容,因地制宜開發旅游產品,打造品牌,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力。
民營資本的投入,對生態旅游事業及經濟社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加大旅游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切實為民營企業搞好服務,促其不斷發展壯大,共同推進“富裕陜西、和諧陜西、美麗陜西”建設。
(責任編輯 :史曉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