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南,運河就越活躍,尤其到了杭州,運河保護得非常好

13歲騎車游行男孩

13歲騎車游行男孩游行路線
暑假出門旅行的方式多種多樣,北京少年孫丹第選擇了最不輕松的一種:騎自行車從北京出發,沿著京杭大運河,花了20天時間,騎了超過1800公里的行程,昨天到達杭州。
重點是,他今年還只有13歲。
網友說,這位北京“騷年”(編者注:網絡語言,意為少年,)給了無數宅男一記耳光:“整個夏天,你們都在干什么?宅在家里吹空調,宅在家里打游戲,看看人家,從北京騎車騎到了杭州。”
三個人的影響
記者在虎跑見到孫丹第時,他皮膚黝黑、笑容靦腆、說話方式很“北京”:京杭大運河,就數你們杭州段最漂亮了,保護得最好。
旁邊的孫爸爸忍不住幽默了一下他:“注意身份,你是來旅游的,不是來視察的首長。”
從事德語翻譯工作的孫爸爸拗不住媽媽的“威逼恐嚇”,也為了安全起見,爸爸也一路跟著騎過來,不過下次長途騎行,孫丹第表示要單飛。
聊起這次騎行計劃,孫丹第說,是兩位老外和一位中國人影響了他。
兩個老外叫雅斯敏、萊特納,他們是一對德國夫婦。去年10月,他們從德國的弗萊堡出發,帶著輕便的行囊、筆記本電腦、相機和帳篷,途經意大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阿爾巴尼亞、土耳其、伊朗等地前往中國,并將旅途中的點點滴滴記錄在自己的博客上。今年6月中旬,他們進入中國喀什地區,進而穿越沙漠,途經新疆、寧夏,并由西安往北騎至北京。
“他們從德國都騎到北京來了,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我在德國待過一段時間,他們那邊騎行文化蔚然成風,這項運動既磨煉意志又健康,比咱們整天待在家里玩游戲強多了。”孫丹第說。
一位中國人就是孫丹第的爸爸,孫爸爸是孫丹第的大力支持者,他這次騎行,和爸爸的鼓勵分不開。
兩段不同的運河
孫丹第是個“歷史控”,這條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人工運河和萬里長城一樣,在他心目中有很重的分量:它們是中國最偉大的人工奇跡,長城是一撇,運河是一捺,連在一起就是個頂天立地的“人”字。
書本上的運河是靜態的,孫丹第一直想看一下現實中的運河是怎樣的?
除了對大運河歷史情有獨鐘外,選擇沿運河騎行也有技術方面的考慮,因為比起一些險峻的騎行道路,京杭大運河的線路幾乎全程都是平路,沒有什么坡度,非常適合初次騎長途的騎行愛好者。
(責任編輯 :任攀攀)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