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筆直的雷峰塔相比,恢復后的三潭南塔明顯有點歪。 記者 錢永安 攝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前晚,世界文化遺產、杭州西湖標志性景觀、明代文物三潭印月中的一座石塔被游船撞入湖底,只剩下“兩潭”。就在大家還在惋惜的時候,不料,短短8個半小時后,三潭印月被宣布“恢復原貌。”
面對修復后仍然“有點歪”的三潭南塔,民眾也是發出了一連串的質疑,杭州園文局今天就這些焦點問題一一回復中國之聲。首先,問題一:為什么要急著連夜復位?
大多數人也許都知道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景點,這景點不僅在教科書里可以看到,1元人民幣后面也有。景點中三座屹立于湖心的石塔也是杭州的特有標志。7月29號晚,這三座石塔中的一座遭遇游船撞擊,塔體部分倒塌沉入西湖。有關部門連夜打撈修復,8個小時后,就恢復原貌了。過程之快,讓人產生了一連串疑問,連夜修復是不是太匆忙,會不會二次破壞文物?
對此,杭州園文局文物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他們當時的初步檢查,塔基樁部雖然有刮擦的痕跡,但是塔身主體并沒有找到明顯的傷痕。
工作人員:前天晚上倒的時候是塔身和塔基分離而已,整個塔身落到水里去了,塔身是沒有破損的。
也就是說,這次撞擊,被撞的塔并沒有出現大的損傷。所以,相關部門現在是“恢復”石塔,并沒有發現需要“修復”的地方。園文局工作人員還介紹了,石塔并不是一體的,而是由一層層可以活動的部分疊加而成的,每層之間有卡口交錯,確保榫卯咬合,扣合。
工作人員:它因為是一個榫卯結構的,本身是塔身塔基分離,用榫卯結構固定的,跟搭積木一樣,一步一步搭回去。
三潭印月三座石塔,最早由蘇東坡在1089年建造,之后又在明代重建、清代修繕。這三座石塔不但是明代文物、還是世界文化遺產西湖的標志性景觀。因此,民眾提出問題二:如此恢復,對三潭這樣的文物,會不會產生二次破壞?被撞,有沒有第一時間按照文物法規定上報呢?
杭州園文部門認為,在石塔的結構都被打撈上來之后,工作人員在專家的指導下,像搭積木一樣,把石塔重新恢復了,并沒有用到水泥或者膠水。所以,這樣恢復并不會對三潭造成二次破壞。
工作人員:二次破壞應該不存在,昨天凌晨搶修的時候,我們文物專家也一起去的,邊固定邊搶修,他們也在關注的。
現在,三潭印月已經恢復了,但有細心網友通過目測發現,與筆直的雷峰塔相比,恢復后的三潭南塔出現傾斜。杭州園文部門表示,對于被撞塔出現傾斜,他們已經注意到了。接下來他們將邀請石質文物保護和結構等方面的專家,對三座石塔作進一步的全面體檢和診斷,以判斷基礎結構的穩定性,以編制下一步的加固糾偏的保護方案,并報國家文物局審核后實施。
園文部門:目前的修復情況是比較理想的,修復好以后也是要對她做一個整體的檢查,相當于做體檢。其他部分有沒有收到影響,等結果出來了也會和大家說的,應該問題不大。
(責任編輯 :范源媛)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