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陽光,騎行在58公里的濱江風光帶上,一邊欣賞著如詩如畫的江景,一邊享受著愜意的休閑時光,這樣的生活明年就能成為現實。
3月21日,南京舉行濱江風光帶建設全面開工儀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宣布濱江風光帶建設全面開工,這也標志著南京這座濱江城市岸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全面啟動。鼓樓區段分指揮部副指揮、新任鼓樓區委書記楊學鵬在儀式上作表態發言。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58公里的濱江風光帶將全線打造慢行綠道,明年青奧前將建成。
青奧前全面建成58公里濱江風光帶
現代快報了解到,濱江風光帶的建設任務詳細劃分為11家主體單位共13個段落。包括河西新城建鄴區段、江心洲段、鼓樓區段、下關區段、下關濱江商務區段、幕燕段、燕子磯段、浦口新城段、浦口區段等,每一段都各具特色,將展現不同的濱江風格。比如,鼓樓段主打“寶船”牌;下關段則將突出濱江商務區特色。 按照計劃,今年底將基本完成長江三橋至大橋南岸段及江北浦口新城段,2014年青奧會前將全面建成濱江風光帶。
南京市副市長、濱江風光帶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陸冰表示,濱江風光帶建設主要通過動遷拆違,整合岸線資源,讓出景觀空間;通過防洪設施改造,提升城市防洪能力;通過自然生態資源保護,展現大江風貌和山水城林特色;同時,構建陸地、水上交通系統,配套觀光、運動、休閑設施,打造出集旅游、觀光、商務、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化濱江新岸線。
據了解,此前南京成立濱江風光帶建設總指揮部及辦公室,下設若干分段指揮部。陳家寶任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沈健、陸冰、陸平貴、周金良、馮亞軍、婁學全、臧正金、成玉祥、鄒建平、黃長安任副總指揮長,分段指揮部有8個。
鼓樓段:將建寶船博覽苑
和下關段以及建鄴段相比,鼓樓段的濱江岸線不算長,但內容也很豐富,主要圍繞著“寶船文化”打造。
相關負責人介紹,鼓樓段共1.4公里,分為二期實施。昨天開工建設的一期工程,位于南端,長1公里。除了慢行綠道、庭園小路、小品綠化等,這里將重點建設一處開闊的閱江平臺,起點在目前寶船遺址公園的西出入口處,向西跨越揚子江大道,一直延伸到江邊,市民順著平臺,就可以悠閑地從公園漫步到江邊。
據了解,一期工程力爭今年10月底完成。二期雖然只有400米長,項目可不少。這里將建市民生態體驗館和寶船博覽苑。未來,復制完畢的鄭和寶船就停在這一帶,沿岸會專門建個寶船碼頭,并配套建設碼頭服務中心;博覽苑還將建設鄭和文化體驗中心和鄭和文化博覽中心,目前這兩個中心已經開始招商引資,建成后將結合高科技,給游客帶來新奇的互動體驗。項目總投資預計2億元。
游完地上的,還可以到地下的藝術長廊看看展品。據悉,在鄭和雕像旁邊將建一個地下藝術長廊,屆時將向市民、游客開放。
燕子磯段:引入“老碼頭”概念
搬走了化工企業,燕子磯新城建設也全面展開。
作為新城的重要部分,燕子磯濱江公園南起臨江路、北至長江、東起長江二橋、西至和燕路,沿長江呈帶狀分布,長約2.8公里。
根據設計,這是一座以休閑娛樂和濱江濕地觀光為主的綜合性開放公園,布局引入了老碼頭濕地公園概念,體現燕子磯悠久的文化底蘊以及該區域曾作為工業區的歷史痕跡,對現有碼頭進行修繕改造。同時借鑒國內外類似公園的案例,結合地形及周邊環境,充分利用現有濕地灘涂,并鼓勵對既有工業廠房及倉庫進行保留和改造,彰顯南京老工業基地元素和新城特色;內部道路根據地形因地制宜,以慢行交通為主,形成東西向為主的自由步行路網。
燕子磯自古以來就有輪渡碼頭,渡口碼頭周邊自然形成了燕子磯老鎮,因此,公園暫時取名“古渡新港”。
全線打造慢行綠道
在鼓樓段,現代快報記者看到,沿江正在建設一條道路。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士介紹,這條路未來不是給車走的,而是專門為行人和自行車設計的慢行綠道。“這一段將建6米寬的慢行綠道。”他表示,臨江一側視野開闊,緊靠著防洪堤,只在江邊設置護欄,到時候,市民可以一邊騎車一邊欣賞江景。另一側則會種植綠色植物,部分地段還會設置坐椅等,供行人休憩。
南京市園林局局長黃輝介紹,這樣的慢行綠道,58公里長的濱江岸線全都會建設。寬度不一,根據具體的地形條件設置,有些地方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分開,有的地方混行。除了綠道,濱江風光帶沿線還將間或打造林陰大道。“種植什么樹、怎么打造,我們會有一個專門的規劃。”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
沿線計劃開通公交
108個碼頭將統一規劃
濱江風光帶建成后,將成為市民、游客的一大休閑景點。然而,如今沿線一帶交通出行并不方便。
“我們專門做了交通專項規劃,目前已通過專家評審。”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考慮到出行、停車的問題,將規劃建設一些停車場、地下通道,“以后還計劃開通沿線的公交車,方便人們便捷出行。”
58公里的濱江風光帶沿線,一共有大大小小的碼頭108個。今后,這些碼頭將何去何從?據介紹,南京將成立碼頭分指揮部,通過置換、搬遷、整合等方式統一規劃這些碼頭。(孫蘭蘭 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