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來,人們對南極的印象基本都是酷寒、干燥、大風、冰雪,目之所及只有企鵝、海燕、鯨等野生動物,偶爾晃過一兩個人影,那是科考隊員在執行任務。景色未變,人卻已改,如今的南極大陸,人明顯多了,活動也豐富起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源源不斷,他們或觀光看企鵝,或跳傘潛水,熱鬧非凡。
但是,喧騰表象下難掩南極生態環境的脆弱?茖W家警告,南極旅游并不像看起來那么美,游客應當心生命安全,也要注意保護環境。
南極旅游主要路線圖一:從阿根廷或智利出發,經過德雷克海峽后進入南極圈,登上南極半島。
主要路線圖二:從新西蘭或澳大利亞出發,進入南極圈后駛向羅斯海,登上南極大陸。
現象
南極的夏天很熱鬧
南極旅游方興未艾。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極的夏天,也是南極旅游季。那時,南極圈全日白晝,天氣相對溫和,鮮有大風,野生動物也趁機在冰川大陸上曬太陽,這是游客觀賞南極風景的最佳時光。
大部分南極游客來自美國,跟的也是美國旅游公司。他們最常去南極半島,那里離智利和阿根廷很近,可以看到成群的海豹、企鵝等野生動物。
另外,羅斯海也是個熱門的選擇,那里距新西蘭或澳大利亞約10天的航程。羅斯冰架是世界上最大的浮冰群,面積相當于一個西班牙,它們從海平面矗立,最高可達60米。
全球3.5萬人去年游南極
南極旅游國際運營商聯盟提供的數據顯示,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全球每年能登上南極大陸的游客為幾百人。
至上世紀80年代南極旅游悄然盛行時,每年大概2000人。到2007~2008年時,全球一度超過4.6萬人登上南極大陸。近幾年雖遭到金融危機等影響,南極旅游發展有所放緩,但2011~2012年最少時也有2.7萬客流量。
目前,2012~2013年南極旅游客流量數據還未公布,估計會達到3.5萬人,明年人數也可能持續上升。
在南極玩什么?
據極地環境咨詢師、前《南極條約》新西蘭代表霍明斯介紹,目前南極旅游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這不僅體現在游客數量上,還表現在旅游項目中。
上世紀80~90年代的南極游客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他們基本都在游輪上觀光,偶爾在幾個固定點上岸,看看野生動物、歷史遺跡或僅僅是訪問一兩個科考站。但如今,旅游項目日漸多元化,除觀光外,還有各類極地活動的探險旅游。
以前只有科考隊進駐的南極腹地,現在也多了很多熱愛挑戰的年輕游客。去年,倫敦一家探索旅行社斥巨資帶了兩三艘潛水艇到南極,專為游客提供潛水服務;裘魉拐f:“人們想出了很多新花招,在南極高空跳傘、滑水橇、潛水或做些其他極富挑戰的活動,南極探險旅游幾乎無孔不入。”
風險
去南極是件危險的事
歷史上,南極對去訪的游客和科考隊員并不友善,甚至發生了諸多悲劇。
1979年,一架新西蘭航空公司的觀光客機從奧克蘭起飛前往南極,中途因南極埃里伯斯火山爆發,熱浪和火山灰造成飛機失事,機上257人全部遇難。從那次事故后,新西蘭往南極的觀光飛機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才恢復。
有些在南極跳傘的嘗試也曾釀成悲劇。1997年,兩個美國人和一個奧地利人在靠近美國阿蒙森南極科考站的地方跳傘,卻因未能及時打開降落傘,直接墜地身亡。
另外,南極不僅缺氧、寒冷和干燥,而且常年刮大風,常發生傷人事件。2011年2月,一艘挪威游艇在南極大陸附近的羅斯海海域航行,突然狂風大作,這艘游艇連同三個船員頃刻間與外界失去聯系,消失得無影無蹤。
游客太多 讓南極很受傷
游客和科考隊員因南極喪命,南極也因前者受到傷害。
美國“旅游組織”執行總監斯蒂夫指出,旅游業是人類對南極洲環境破壞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他說,游客違反規則是常有的事,“每個季節,我們都能聽到可怕的故事。比如,不遵守規則亂走、抽煙以及離動物太近”。
還有人擔心,南極將很快被踐踏,游客帶來的外來物種或微生物在當地繁殖,破壞南極的生態系統。
英國南極考察處一研究小組發現,一種來自格魯吉亞南部地區的昆蟲——搖蚊在南極西格尼島上大量繁殖。它能分解垃圾,可釋放出大量營養物質滲入土壤,改變本地物種的生活。
此外,觀光游輪發生漏油事件也是一大隱憂。很多游輪載著成百上千的游客在滿是冰川、大風的南極海域轉悠,而且又不熟悉當地氣候環境,一旦漏油事故發生,污染在所難免。而且,游客生命也受到威脅,因為南極附近沒有急救隊能展開及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