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龍陵縣勐糯鎮大寨村,傣族姑娘陳夢的雙手靈巧地穿梭于五顏六色的花朵與珠飾之間,一朵朵精致的傣族頭花在她的指尖綻放。每年3月初返鄉趕制頭花的她,已成為當地“潑水節經濟”鏈條中一抹亮麗風景。“每朵售價10元至35元不等,去年賣頭花收入1萬多元。”陳夢笑著說。
陳夢是土生土長的勐糯大寨人。自小癡迷手工制作的她,2017年起將愛好轉化為事業。從最初的自用、贈友,到如今通過線下銷售與線上預訂雙渠道經營,她的頭花因設計精巧、工藝細膩而廣受歡迎。“傣族各年齡段的女性都愛佩戴鮮花頭飾,尤其是潑水節期間,游客看到當地人這一習俗,也跟風購買,隨著這幾年游客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陳夢透露。
在勐糯鎮,像陳夢這樣依托傳統節慶實現增收的案例比比皆是,手工藝人袁從順,憑借潑水節陀螺大賽的熱度,銷售陀螺、修復陀螺收入超過1萬元;縫制傣族布包的老板楊興芬,在潑水節期間賣出布包、香包等200余個……“今年頭飾的價格預計還要再漲。”陳夢自信地說,自己正準備入駐電商平臺,借助“潑水節IP”和電商紅利進一步拓展市場。
勐糯鎮“潑水節經濟”的升溫,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的綿綿之力,以民族文化和生態優勢為基底,通過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構建起“節慶搭臺、產業唱戲、群眾受益”的發展模式,激發群眾參與動力,同時深入挖掘宣傳當地旅游資源,賦予潑水節更多的文化內涵,創新消費場景,為游客帶來更豐富的體驗。
據了解,2024年潑水節期間,勐糯鎮接待游客超13萬人次,帶動餐飲、住宿等消費120余萬元,節慶效應還催生了4家新酒店、12家餐飲店落地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