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長三角城市旅游協會一體化發展大會在杭州舉行。活動現場,滬蘇浙皖32個市(區)旅游協會代表,簽訂一體化合作機制協議和共同推動長三角旅游一體化宣言,長三角城市旅游協會一體化合作機制啟動。
長三角地區旅游發展基礎好、市場大、資源豐,具有強勁的文旅磁吸力,旅游協會一體化合作又將如何為長三角文旅發展增添新動力?
必然之舉
攜手、共享,越來越成為長三角三省一市間的“常規操作”。
日前,2025年“四季安徽”文旅推廣系列活動走進上海。上海、合肥兩地表示將加強文旅交流,實現客源互送、資源共享,共同打造特色旅游線路,推動長三角旅游市場和服務一體化。
與此同時,2025浙江·安吉長三角(江蘇)推介周暨數字文旅營銷矩陣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江蘇南京舉行,向長三角市場展示安吉的綠水青山與療休養特色資源。
此外,去年12月,由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主辦的“浙韻新生活”浙江文旅(上海)推廣活動啟動;去年5月,“在拱墅,看見世界運河明珠”拱墅區文旅推介會在合肥舉行……
屢屢牽手背后,是長三角地區對文旅資源共享、文旅產業協同發展的共同期盼。“攜手建立一體化合作機制,正是推進文旅合作發展的具體舉措。”世界旅游聯盟副主席、浙江省旅游協會會長許澎說。
這樣的愿景,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就提出,推動文化旅游合作發展,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從2020年到2024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多次提及文旅話題。從加快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打造環太湖生態文化旅游圈,到聯合打造長三角國際文旅精品路線,再到共同推進文化和旅游一體化發展,持續打響長三角文旅金名片……推進長三角地區文旅合作發展的脈絡愈發清晰。
“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產業,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一體化合作機制,是積極響應國家戰略的具體行動。”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建華說。
合作之基
建立一體化合作機制,推進旅游合作發展,長三角三省一市不僅有基礎,更有優勢。2024年,長三角地區的區域GDP突破33萬億元,占全國GDP的24%,是中國最強勁的經濟增長極之一。
厚實的經濟基礎,催生沸騰的文旅市場活力。
今年“五一”假期,三省一市亮眼的文旅消費成績單便是有力明證。其間,上海共接待游客1650.06萬人次,全要素旅游交易總金額201.1億元;浙江累計全域旅游人數3114萬人次,全域旅游綜合收入39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7%和17%;據不完全統計,江蘇共接待游客3533.02萬人次,同比增長15.62%;安徽接待游客、旅游花費同比分別增長10.5%和11.4%,均創歷史新高。
經濟有活力,文旅沃土更是豐饒。長三角三省一市擁有多處世界遺產、60多個5A級景區、600余項國家級非遺和超600家4A級景區。
世界旅游聯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昆欣表示,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文旅資源和旅游產業各有特色,安徽以獨特的山水人文魅力,形成了以山水觀光旅游和文化體驗旅游為主的業態;江蘇文化多元,“水韻”特色突出,歷史文化旅游、休閑度假、鄉村游等均衡發展;上海以商務旅游、都市觀光、會展旅游等為主,也是國內外游客進入長三角的重要門戶;浙江自然景觀多樣,山海資源兼備,文化多元,靈秀大氣,旅游產業市場化程度高,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發展良好。
“三省一市不同的特色可以相互補充,形成豐富的文旅產品體系。”陳建華說。
打造樣本
“一體化”和“高質量”,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兩個關鍵詞。在推進旅游合作發展中,“一體化”和“高質量”同樣是兩大關鍵。
記者從此次大會上獲悉,32個市(區)旅游協會將攜手推動旅游產業與科技、文化、體育等深度融合,培育旅游新產業、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同時,各地還將積極探索現代旅游發展路徑,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升旅游服務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推進旅游合作,關鍵是三省一市不同地區要發揮各自優勢和特色。”王昆欣說,如上海可以利用國際化大都市的優勢;江蘇各地應注重弘揚多元文化,深入挖掘吳文化、金陵文化等多元文化;而浙江則應突出山水與海洋特色,打造“詩畫浙江”旅游品牌形象;安徽特別是皖南地區,可以發揮名山古村的資源優勢,做強山水文化旅游品牌。
大會還提出深化城市合作,打造國際旅游產品體系。“地區之間將定期開展旅游企業交流與合作活動,促進旅游信息共享、線路互通、客源互送。”浙江省旅游協會副會長、一體化合作機制輪值城市杭州市旅游協會會長王宏說,將整合區域旅游資源,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和品牌,提升長三角旅游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助力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記者從一體化合作機制秘書處了解到,各市(區)旅游協會還將搭建企業交流合作平臺,促進旅游企業之間在文旅資源對接、市場互動、客源共享等方面開展合作。
中國旅游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長三角地區是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示范田,建立一體化合作機制,將為長三角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全國旅游區域協同發展提供示范樣本。
(本報記者 陳黎明 實習生 龍思宇)
(責任編輯 :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