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旅游”,通常指消費者避開大流量的一二線城市,轉而到少為人知、流量偏小的縣域、鄉村等小眾景區,進行一場沉浸式的文化旅游體驗。近年來,“反向旅游”已頗為流行。去哪兒網公布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趨勢:今年“五一”期間,酒店預訂覆蓋全國1229個縣城,縣城高星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逾三成。
“反向旅游”興起并非偶然。一方面,人們的旅游觀念正在發生轉變,人們更愿意為文化體驗、為“情緒”買單。與其面對熱門景區的“人從眾”,人們更希望在旅途中可以放空,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和思緒,而非疲于奔命地“打卡”景點。另一方面,得益于社交媒體推介,許多低調冷門景點得以進入大眾視野。這些地方或是風景如畫,或是文化底蘊深厚,或是因為一部電視劇、一場戲、一座古橋而“出圈”,且消費水平普遍較低,契合了年輕人追求性價比和深度體驗的心理。此外,高鐵網、高速公路網和“村村通”等完備的交通基礎設施,也讓游客在城鄉之間來去自如,更多曾經因交通不便而鮮有人至的山區古村、邊陲小鎮被看見。
不過,隨著“反向旅游”走紅,一些問題也浮出水面。比如景區接送不便、民宿“貨不對板”、餐飲衛生有待提升、安全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等,讓游客體驗感大打折扣。試想,游客來小眾景區,本就是為了提高旅游舒適度,但如果發生因旅游接待能力跟不上而引發的安全問題、排隊問題,再經輿論的發酵擴散,那勢必會對景區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因此,要讓“反向旅游”行穩致遠,亟須補齊短板,讓配套服務更暖人心。
提高接待能力是必答題。各地文旅部門應具備前瞻性,提前做好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交通方面,加大道路建設力度,根據實際需求適當增加通往小眾景區的班車和旅游專線,規范景區擺渡車運營管理,嚴厲打擊“黑車”宰客等不良現象。住宿方面,要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建立健全黑名單制度,加強線下監管力度。各地民宿協會也應進一步發揮作用,呼吁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價格行為。餐飲領域,對網紅餐飲門店、高速公路服務區、農家樂、交通樞紐周邊等用餐場所進行嚴格安全檢查,引導餐飲從業者提升衛生意識,同時打造特色美食街區,豐富游客飲食選擇。
提升服務水平是必修課。在小眾旅游景區,村民們是直接與游客接觸的重要群體,他們的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著游客的旅游體驗。相關部門或村委會要積極組織村民進行旅游服務培訓,包括接待禮儀、導游講解、應急處理等多個方面。讓村民在掌握技能、服務游客的同時,也為自己拓寬增收渠道,開闊眼界,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
事實上,這個“五一”,多地文旅都鉚足了勁,在積極回應游客需求方面下足功夫。比如因“鹵鵝哥投喂”走紅的重慶榮昌區,政府機關食堂向游客開放,游客不僅可以“一站式”品味地方特色美食,而且價格實惠、品質安全,屢次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安徽黟縣發動志愿者3000余人次,化身“旅游向導”和“文明使者”,為游客提供服務。江蘇昆山市周莊古鎮推出“一次購票無限次入園”。這一系列以游客為本的服務行為,都是地方文旅智慧的生動體現:將人文關懷和本土文化基因融入配套服務的每一處細節,這才是小眾旅游地的核心競爭力。
鄉村麥田邊、古寨夕陽下、山頂云海里,“反向旅游”為游客帶來了新體驗,而唯有以細心、暖心的配套服務作為支撐,才能讓“反向旅游”從網紅走向長紅,推動文旅市場更加均衡、健康發展,為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注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