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巴彥淖爾市旅發委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李紀恒書記在全區旅游發展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著眼發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實施“旅游+”戰略,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響“草原水城 綠色巴彥淖爾”旅游品牌。201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52萬人次,同比增長29.8%,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6.18億元,同比增長30.1%。
2017年巴彥淖爾市主要實現了八大突破:
“大旅游”發展機制進一步確立
市政府印發了《巴彥淖爾市2017年旅游工作方案》和《關于促進巴彥淖爾市旅游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磴口縣已完成《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初稿編制,4個創建旗縣都成立了旅游投融資公司,臨河區、烏后旗、磴口縣組建了旅游警察大隊,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局,“1+3”旅游綜合市場監管體系基本形成。5月份,市旅游局正式更名為市旅游發展委員會,旅游產業綜合協調管理機制實現重大創新和歷史突破。
項目建設卓有成效
2017年,市政府安排旅游發展基金1300萬元,主要用于旅游宣傳營銷,旅游節慶活動補助等。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政策扶持、多元投入”的旅游業發展機制引領下,2017年全市投資建設了52個旅游項目,完成投資20.1億元。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了黃河河套文化旅游區、五原縣抗戰紀念園、烏蘭布和沙漠國際度假旅游區、青春湖、三盛公黃河風情特色小鎮、納林湖生態旅游區、烏拉特部落、海流圖生態園、寶日汗圖度假村等項目。河套農耕文化博覽苑被正式評為國家4A級景區,德嶺山國家水利風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巴彥淖爾市4A級景區升至6家,3A級景區升至11家。
旅游規劃體系逐步完善
編制印發了《巴彥淖爾市旅游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和《巴彥淖爾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同時,修訂完善了重點旗縣區的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和重點景區的總規、控規及詳規。為全市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做好頂層設計。
重視跨區域旅游宣傳營銷合作
巴彥淖爾市主導組織召開了“絲綢之路”寧蒙陜毗鄰盟市區域旅游協同發展大會,簽訂《“絲綢之路”寧蒙陜毗鄰盟市區域旅游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草擬了《寧蒙陜區域旅游新媒體矩陣公約》,為與周邊盟市建立區域旅游長效合作機制奠定基礎。
提升旅游節慶品牌形象
承辦了“中國旅游日”內蒙古自治區分會場啟動儀式。期間,舉辦了第三屆巴彥淖爾市旅游商品展和河套鄉村旅游文化節、房車展、河套美食節和現場贈票等活動。2017年,全市舉辦各類旅游節慶活動119項,形成了四季都有旅游節慶活動,旅游旺季每周都有節慶活動的格局。精心策劃組織了河套冬季旅游文化節、“絲綢之路”國際駱駝旅游文化節、烏梁素海國際冰雪節暨冬捕節、九曲黃河燈游會暨元宵節燈會、年豬文化節、梨花節、龍舟賽、河套文化藝術節、鄉村旅游節等節慶活動。
不斷深化對蒙旅游合作機制
2017年,巴彥淖爾市邀請蒙古國南戈壁省副省長、旅游局長來巴彥淖爾市考察,就跨境旅游合作兩國兩地簽訂邊境旅游合作意向書。印制了3000份針對蒙古國游客的旅游宣傳畫冊,邀請蒙方旅游商品企業到巴彥淖爾市舉辦旅游商品展銷會,組織近百名中國旅行商赴蒙旅游踩線。全年有3萬多名游客經甘其毛都口岸往返兩國兩地。
鄉村旅游脫貧攻堅作用明顯
烏拉特后旗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休閑農牧業與鄉村牧區旅游示范旗縣、五原縣巴美現代農牧業旅游文化觀光園和杭錦后旗嘯天綠色食品專業合作社被評為自治區休閑農牧業與鄉村牧區旅游示范點。目前,全市形成一定規模的鄉村旅游點有198家,擁有特色旅游村鎮23個,鄉村旅游星級接待戶47家,國家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2家,自治區級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0家,國家級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旗縣1個,自治區級休閑農牧業與鄉村牧區旅游示范旗縣1個。2017年鄉村旅游全年共接待游客22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78億元,旅游脫貧攻堅作用明顯。
全力推進旅游廁所革命工作
2017年,全市在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點、旅游沿線以及城區投資建成118座旅游廁所,超額完成40%。全市利用地債資金建成水沖式移動廁所70座,旅游公共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為游客提供更多出行便利。宋雅潔(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