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堅持文化興旅發展戰略,扎實做好塑造河套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河套文化旅游特色度假基地工作,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產業,努力建設文化旅游名市。如今,巴彥淖爾市的文化旅游產業已駛入加速發展快車道,成為推動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第三產業增長的強勁引擎。
項目帶動文旅融合發展
巴彥淖爾市在立足和突出現有文化旅游資源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思路,把在其他經濟領域發展的成功經驗移植到文化旅游產業上,通過招商引資、重點扶持培育一批輻射力強的大項目,挖掘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潛力,在一系列項目建設的帶動下,實現了文化旅游產業的跨越性發展。
據統計,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及各旗縣區政府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達100多億元,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旅游建設項目資金達30多億元,先后建成了黃河河套文化旅游區、黃河三盛公國家水利風景區、沙海旅游區、納林湖、河套農耕文化博覽苑、德嶺山國家水利風景區、萬泉湖生態旅游度假區、寶日汗圖綠洲度假區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重點旅游項目。
2017年,巴彥淖爾市政府安排旅游發展基金1300萬元,主要用于河套文化旅游目的地營銷推廣、特色文化和旅游節慶活動等。全市投資建設重點文化旅游項目52個,計劃投資總額33億元。此外,巴彥淖爾市在建設和完善旅游基礎設施上下足功夫,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形象。在旅游公路建設方面,投資4.95億元打通重點景區連接旅游公路451公里,投資226萬元制作完成G7高速公路及各旗縣區域內道路標識指示牌372塊。自駕車營地建設穩步推進,烏拉特部落自駕車營地、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旅游區的房車營地、寶日汗圖自駕車營地建成并投入使用,那仁烏布爾匈奴城、溫根塔拉草原旅游區自駕車營地正在建設中。
民俗文化添彩鄉村旅游
巴彥淖爾民風淳樸,傳統民俗文化積淀深厚,民間特色美食令人垂涎。即便到了隆冬時節,這里如火的民俗風情也能讓空氣沸騰。
日前,在巴彥淖爾磴口縣舉辦的首屆西安古城民俗文化節上,手工剪紙、工藝葫蘆、蘆葦畫、燙畫、固彩沙畫、沙畫瓶、手工編織、手工刺繡、石頭彩繪、鐵藝制作等特色手工藝品展示,“慶豐收迎新春”農民運動會,巧媳婦河套美食展銷、“最美鄉村”磴口縣民俗攝影征集等一系列節慶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
據介紹,磴口縣將集合黃土檔村所有農家年豬約300頭,在綠家園開心農場統一宰殺、烹飪,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年豬美食盛宴活動,供游客和食客消費品嘗。菜品以豬肉燴酸菜、農家腌豬肉、豬血腸等傳統河套菜為主。旅行社每天都組織游客前來這里品嘗地道殺豬菜,感受濃濃民俗風情。年豬文化節不光宣傳了河套年豬文化,還成為農村老百姓發展養殖、交易生豬、紅火文化生活、增加副業收入的重要平臺。
特色品牌提升發展魅力
立足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努力培育文化品牌,是巴彥淖爾市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在立足市場的前提下,巴彥淖爾市精心打造了一批全區乃至全國知名的節會文化活動和產業品牌,其蓬勃發展之勢,彰顯出獨特的城市魅力。
2017年,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舉辦了“絲綢之路”國際駱駝旅游文化節、烏梁素海國際冰雪節暨冬捕節、九曲黃河燈游會暨元宵節燈會、梨花節、龍舟賽、河套文化藝術節、鄉村民宿文化節……共119項旅游節慶活動。
巴彥淖爾市結合旅游文化資源狀況,編輯了《到巴彥淖爾看中國》、《徜徉河套追夢草原》、《我在鴻雁的故鄉等著你》等書籍畫冊并廣泛傳播。成功舉辦全區烏拉特民歌大賽、全市第二屆民間剪紙藝術展、二人臺節目展演等非遺項目展示活動,廣泛宣傳巴彥淖爾文化資源,擴大城市文化影響力。
此外,巴彥淖爾市大力挖掘河套鄉村旅游優勢,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功能向農村牧區延伸,以農興游、以游促農,將村莊變景點、村居變客房、土產變商品。目前,全市有中國最美鄉村1個、中國最美休閑鄉村2個,49個單位及個人入選國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鄉村旅游“千千萬萬”品牌名單。全市形成一定規模的鄉村旅游點共198個,擁有特色旅游村鎮23個,鄉村旅游星級接待戶47家,國家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2個,自治區級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8個,國家級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旗縣1個。鄉村旅游直接從業人員4256人,間接從業人員2.1萬人,旅游脫貧攻堅作用明顯。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