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錫林郭勒盟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書記李紀恒同志在錫林郭勒盟考察時關于著力深化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講話精神以及盟委、行署旅游發展大會會議精神,依托良好的草原生態優勢和區位條件,深入挖掘豐富的草原資源、蒙元文化和游牧文化資源,準確定位,重點支持,大力發展以休閑觀光、體驗農牧區生活的牧人之家(農家樂)、旅游牧場、生態觀光畜牧業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業,促進畜牧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帶動農牧民就業增收。
加快推進特色旅游小鎮建設
2017年錫林郭勒盟依托各旗縣市區的農牧旅游資源特色及優勢,因地制宜、創新思路、整合資源、打造品牌,分別打造錫林浩特市貝力克牧場特色小鎮、朝克烏拉蘇木寶力格嘎查休閑養生旅游小鎮、白音錫勒御馬小鎮、白音庫倫生態小鎮、西烏旗浩勒圖高勒鎮、多倫縣后九號鄉村旅游小鎮(白音部落)、多倫縣機車小鎮、多倫縣大石垃鄉村、阿巴嘎旗洪格爾特色小鎮、正藍旗桑根達來鎮伊和塔拉嘎查、喬家營子紅色國防小鎮、邊墻村康養小鎮、炮臺營子風情馬鎮、烏拉蓋管理區知青小鎮等特色小鎮,以特色旅游小鎮為龍頭,帶動周邊牧人之家、農家樂發展,以點帶面實現錫林郭勒盟鄉村旅游的全面發展。
推進農村牧區旅游標準化建設
進一步健全完善了《錫林郭勒盟牧人之家經營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規范農村牧區旅游經營行為,逐步提高服務質量、環境衛生和管理水平。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觀摩學習、外出考察學習等方式加大培訓力度,引導農牧民改進經營理念,提高管理和接待服務水平,提升全盟鄉村牧區旅游的總體服務水平,特別是要強化對當地農牧民的培訓,盡快建立一支熟悉當地民俗文化的本土休閑農牧業與鄉村牧區旅游解說員隊伍。
堅持示范帶動,做好旅游品牌創建工作
積極對接自治區旅游局、錫盟農牧業局等相關單位了解和掌握鄉村旅游品牌創建工作的時間及要求,及時對現有鄉村旅游資源進行收集匯總后,按照資源特點進行分類申報。重點做好國家級及自治區級休閑農牧業示范點、現代農牧業莊園、星級鄉村旅游接待戶等申報、評定、審查工作。
創新旅游與現代農牧業的融合發展
通過創新旅游與農牧業融合發展的模式提高全盟農牧業質量和效益,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和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創新經營模式,示范帶動特色新型農牧業現代化發展,錫林郭勒盟大莊園生態牛羊肉產業示范園以“旅游+工業+牧業”三業集合的模式,打造工農(牧)業觀光旅游,主要向游客展示牛羊肉制品加工制作流程,積極整合當地優勢資源,通過現代化牛羊肉生產加工車間、全自動化倉儲庫房、特色食品展示廳、牧人之家、高科技水循環系統等設施,既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牛羊肉銷量、提高了該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錫林郭勒盟農牧風情園以“農業+牧業”相結合的方式推進鄉村旅游的發展,豐富了鄉村旅游發展類型。
積極探索鄉村旅游從觀光型向度假型轉變
以“定制、舒適、高效”為理念,不斷推進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積極探索從觀光型產品向度假體驗產品的轉變,將現有“牧人之家(農家樂)”進行提檔升級,選擇一批資源稟賦突出、運營良好的牧人之家打造成為旅游牧場,增強旅游接待服務水平,提升鄉村旅游美譽度。例如正藍旗百嘎利旅游牧場在牧人之家的基礎上努力創新,開展“訂單式旅游產品”的推廣,以環保可移動式蒙古包為特色,以精致、現代化的蒙古包內裝修為優勢,以優質、標準化服務為宗旨,打造出度假休閑式的鄉村旅游產品,受到游客好評,并積累大量津京冀地區固定游客。
強化對休閑農牧業與農村牧區旅游的宣傳
綜合運用媒介廣告、網絡推介、戶外廣告、文化活動等多種宣傳手段,加大農村牧區旅游品牌的營銷力度,制作集中體現鄉村牧區旅游的專題紀錄片、電影、電視劇、民族歌舞等,宣傳打造“遼闊草原·錫林郭勒”民族旅游文化品牌,引導牧戶主動與旅行社對接,將農村牧區旅游作為主打旅游產品之一,集中向游客推介。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鼓勵各地積極開展旅游那達慕和民間節慶活動,進一步加大對特色民族節慶活動的挖掘和提升力度,把民族文化展示、文藝演出、旅游觀光、商貿活動結合起來,打造全方位展示錫林郭勒鄉村牧區旅游節慶品牌,以活動促宣傳,借助全盟專業文化力量,深入挖掘蒙元文化、馬文化、草原文化資源,制作“牧人之家(農家樂)”旅游宣傳品,在外宣活動中進行宣傳推介。薩如拉(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