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內蒙古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堅持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作為,加快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讓“冷資源”迸發“熱效應”。
盛夏的內蒙古草原上,綠意盎然、繁花點點;冬天的內蒙古草原銀裝素裹又是另一番美景。呼倫貝爾市、興安盟等內蒙古東部盟市每年被冰雪覆蓋的時間長達7個月,比哈爾濱還要長近兩個月。內蒙古幾乎收納了中國各地的冰雪美景,遼闊的草原,連綿的群山,交錯的河流、湖泊、沙漠形成了“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寬尺度、大視野震撼畫卷。而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的呼和浩特市,近年來一直在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冰雪旅游,以建設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城市為目標,推進建設動車、地鐵、快速路、高等級公路項目,構建“市內大循環、外圍大輻射、區域相聯通”的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網絡。
今年前三季度,內蒙古累計接待旅游者8629.39萬人次,同比增長21.45%;旅游業總收入2537.65億元,同比增長28.60%。截至目前,全區有A級景區337家、星級飯店335家、旅行社976家、旅游集團公司20家。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著眼發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實施旅游+戰略,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全方位宣傳,打造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努力把內蒙古建成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今年年初,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全區旅游業發展大會,制定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冰雪體驗旅游,發揮內蒙古自治區自然冰雪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冰雪旅游項目,抓住北京——張家口舉辦冬奧會和內蒙古承辦2020年全國冬運會的契機,高標準建設一批冬季旅游設施,加快解決冬季旅游服務設施短缺的問題。
利好政策為內蒙古冬季旅游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冬季旅游項目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區已建成太偉、美林谷、道谷南山、岱海、阿爾山、金龍山、鳳凰山、九成宮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滑雪場,遍布全區各個盟市。阿爾山西山競技滑雪場成為國內聞名的奧運滑雪訓練場,響沙灣沙漠滑雪場為冬季沙漠休閑旅游增添了內容。旅游品牌打造扎實推進,內蒙古相繼推出了一批主題突出、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項目,如興安盟“溫泉雪域·冰火兩重天”、赤峰市“銀色阿斯哈圖”、錫林郭勒盟“天堂草原·銀色錫林郭勒”、呼和浩特市“冰雪狂歡·魅力青城”等。此外,阿爾山冰雪養生旅游節、呼倫貝爾冬季旅游那達慕、滿洲里中俄蒙三國旅游節已成為全國知名旅游節慶品牌,受到業界廣泛關注。旅游+戰略不斷走向深入,內蒙古積極推動冰雪體育競技、冰雪藝術表演、民族風情展示、假日休閑娛樂,打造冰雪與民俗、冰雪與溫泉、冰雪探奇與邊境風情深度融合的特色旅游產品,推動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讓“冷資源”迸發“熱效應”。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旅游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內蒙古將全面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全力研發富有特色的冬季主題旅游產品,建立并延伸冬季冰雪旅游產業鏈,著力舉辦豐富多彩的冬季旅游節慶活動,大力宣傳推廣冬季旅游項目,讓“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品牌形象在冬季得到充分體現,把內蒙古的冬季做熱做火,使冬季的內蒙古草原、森林成為美麗中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安超 (圖文由內蒙古自治區旅發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