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兒肥壯。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每當耳熟能詳的旋律響起,內蒙古的風情畫卷便浮現在腦海。
以文化為魂,用好“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一內蒙古旅游主題詞,打響擦亮“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自治區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鄭宜平表示,要集中力量向全世界推介最美內蒙古,讓內蒙古旅游的品牌享譽世界、深入人心。
最美的“詩和遠方”
穿云破霧,飛越群山峻嶺。
10月18日晚10時許,國航CA1281航班穩穩降落在赤峰市玉龍機場。《旅游世界》記者于杰背著攝像機走下舷梯,開始了為期3天的采訪行程。與其同機抵達的還有《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等媒體的旅游記者。
“和朋友自駕去過錫林郭勒,和家人一起來過赤峰,這次是來采訪赤峰市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暨旅游重點項目現場推進會。”于杰說,內蒙古全生態旅游資源豐富,遼闊的草原、浩瀚的沙漠、多彩的大興安嶺,在我眼里,內蒙古就是最美的“詩和遠方”。
一望無際,天野相連,在清新的空氣中你能聞到陽光和月光的味道。在內蒙古有世界聞名的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等大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等多種類型呈現了草原多樣的美、壯闊的美。草原上縱橫交錯的河流、星羅棋布的湖泊、淳樸自然的游牧生活則呈現了自然和諧的生態美。
不只是草原。世界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被地理雜志譽為“上帝畫下的曲線”,沙漠中大小水面星羅棋布,“百水千沙”世間少有。我國最大的原始林區大興安嶺山川秀美、景色如畫。在大興安嶺深處的阿爾山,方圓僅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42個泉眼,涌流著從1.5℃到48℃不同溫度和10多種元素的溫泉,堪稱世界奇跡。
春季開河魚鮮嫩肥美、映山紅紅遍四野;夏季草原遼闊壯美、濕地候鳥成群;秋季大興安嶺色彩斑斕,胡楊盡染金黃;冬季北疆銀裝素裹、霧凇雪雕恰似夢幻世界。內蒙古眾信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曲作武說,以前內蒙古旅游旺季只有夏季草原最好的時候,隨著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深入打造,內蒙古四季四景都是好的旅游產品。
給心靈放假的地方
游客在景區的停留時間有多長?響沙灣旅游區給出的答案是“有游客在蓮花酒店一住就是一星期。”在呼倫貝爾“游牧人家”牧家樂游客帶著孩子愿意體驗一個暑假的草原生活。
一方面,內蒙古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務實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一方面積極探索從觀光游到休閑度假游的轉變。“美麗的草原”是牧民的家,也是游客的“家”。
自全域旅游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內蒙古首屆旅游發展大會召開之后,內蒙古幾乎所有盟市將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近半數的縣市旗區將旅游業定位為重點發展產業。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全方位宣傳”要求,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景區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旅游產品品牌化打造力度不斷加大,內蒙古已經進入旅游發展黃金期。
2015年,內蒙古開始實施創建品牌景區工程,經過兩年多努力,滿洲里市中俄邊境旅游區、阿爾山—柴河景區成功晉級5A級旅游景區,五當召文化旅游區、克什克騰石陣景區、額濟納胡楊林旅游區等一批品牌景區均已通過國家5A級景區景觀資源質量評價,不日將迎來國家旅游局的“最后大考”。品牌景區的創建,不僅帶動了超過百億元的社會資金進入,還研發推出了《千古馬頌》《天驕傳奇》《呼倫貝爾大草原》《鄂爾多斯婚禮》等十余部大型實景歷史劇,助力內蒙古歷史民族文化傳承發展。
事實證明,內蒙古旅游業品牌戰略等一系列重要舉措的落實,切實提高了內蒙古旅游品質,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來內蒙古“給心靈放個假”,靜靜地享受難得的寧靜與安詳,感受草原上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
讓內蒙古旅游品牌享譽世界
內蒙古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遠古以來,匈奴、烏桓、鮮卑、突厥、回紇、契丹、女真、蒙古、漢等民族就在這片遼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紅山文化、大窯文化、薩拉烏蘇文化等璀璨的歷史文化,留下了元上都、遼上京、成吉思汗陵和長調、呼麥、馬頭琴、安代舞等寶貴的文化遺產,被公認為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搖籃和草原文化的發祥地,崇尚自然、崇尚自由的文化血脈源遠流長。
目前,自治區旅發委正在細化《內蒙古自治區旅游業“十三五”規劃》,實施《全區旅游業發展重點項目三年工作方案》,加大文化旅游項目的扶持力度,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節慶活動,推出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
自治區旅發委主任鄭宜平表示,旅游要與宣傳、文化等相關部門建立戰略合作機制,發展路徑、政策保障和宣傳營銷上主動對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合力。打響擦亮“壯美內蒙古 亮麗風景線”,用好“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旅游主題詞,集中力量向全世界推介最美內蒙古,讓內蒙古旅游品牌享譽世界、深入人心。
(責任編輯 :王璐瑤)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