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二批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確定,這一構建旅游業全域治理新體系的“試驗田”及“壓力測試場”和“模板圖”達到41個。
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杜江介紹,在構建旅游業全域治理新體系中,先行區是“試驗田”。試點是重要的改革任務,更是重要的改革方法。先行區是國家旅游局唯一以改革為名和為實的試點,是深化旅游業改革的主要著力點。國務院“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在2020年前要打造50個先行區,并明確提出先行區“要進一步完善旅游業統籌協調機制,實現土地、財政、資源、金融、人才、技術等政策支撐措施基本成熟,旅游產業發展引導和行業管理方式進一步優化”等要求。首批20家先行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一批旅游改革成果。一年多來,先后有數百個市縣人民政府多次向國家旅游局提出加入先行區隊伍的申請。國家旅游局經過反復地遴選、論證,最終認定了第二批21家先行區。“先行區不是‘金字招牌’而是;軍令狀‘,領了這塊牌子,不是說這項工作就成功結束了,而是說艱巨的旅游改革工作正式開始了。入選先行區的地方,必須要有簽署“軍令狀”的意識和擔當。改革是一場艱難的行軍,如果有個別先行區覺得壓力較大、動力不足,可以提出退出的申請。我們也會適時組織評估,力爭把一些更有沖勁、銳意改革的地方選拔到這個隊伍中來。”杜江表示。
杜江說,在解決旅游業發展矛盾問題時,先行區是“壓力測試場”。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旅游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旅游業發展中的很多老問題沒有解決,新問題又不斷出現,新舊問題的交織讓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變得更為復雜。因此,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既需要未雨綢繆地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也需要個別地區、個別領域先走一步,對一些尚在探索中的政策措施敢于“試錯”,對一些在其他領域行之有效的辦法敢于“試用”。改革既有綜合改革也有專項改革,我們鼓勵和支持各個先行區按照規定、商定、自選的框架開展旅游綜合改革。同時,從今年開始,初步考慮針對旅游業發展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問題從根本制度上研究解決方案,然后在一些條件符合、自愿參加的先行區里進行改革試驗。這些專項改革任務目的是促進旅游發展但卻涉及方方面面,必須要求先行區黨委政府能夠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正確看待新事物新做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參與和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樣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杜江還表示,在打造旅游業深化改革新格局中,先行區是“模板圖”。 制度問題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問題。任何一種改革,都是對制度的調整和創新,最終都要以制度形式固定和延續下來。先行區是全國旅游業改革的“苗圃”,不光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能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是檢驗先行區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標準。這塊牌子目的不是去追求市場的認可,更不是拿來招徠游客的。目前,各層面對旅游改革先行區工作越來越關注,在與中央深改辦溝通時,他們也希望先行區能更多地發揮復制推廣的作用。很多省區市黨委、政府在和國家旅游局溝通時,也多次提出希望能夠共同參與和推進這項工作。可以說,目前先行區的影響力正在日益擴大,成果日益增多,已經逐步成為社會各層面了解旅游業改革發展動向的重要窗口。(錢春弦)
(責任編輯 :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