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彩玲
今年“五一”小長假,敦煌接待游客6.74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7.22%;實現旅游收入658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63%,兩項指標均達到歷年來“五一”小長假最高水平,敦煌市完善旅游公共環境、提升旅游服務功能、延伸旅游服務內涵,全力構建全域旅游可見一斑。
完善旅游公共環境
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鳴沙山·月牙泉景區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處,占地面積76.82平方公里,“五一”期間,3.8萬游客來這里體驗鳴沙山、觀賞月牙泉。
“景區內外看不到一片紙屑、一個煙頭。整齊擺放的貨品,明碼標價的商品,統一服裝和工號牌持證上崗的經營人員,都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進出有序的停車場、先進的車牌識別收費系統、廣播循環播放的溫馨提示,讓人游玩舒暢。”自駕游玩的黃先生說。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一位姓韓的工作人員說:“景區門票已連續10年沒有上浮上調,游客可享受‘一次購票三日內多次免費賞游’的優惠。為給游客提供更加舒適的旅游環境,目前,景區在原有基礎上改建的兩座第三衛生間已投入使用,‘客人即走即清’、紙簍的紙不得超過2/3、臺面和鏡子上不能有水漬,這是我們的衛生基本要求,平常都會點上檀香,在沙棗樹開花季節,將花香濃郁的沙棗花擺放在這里,消除衛生間異味。”
“新建成的第三衛生間內,配備了成人坐便器、兒童坐便器、嬰兒護理臺、嬰兒安全座椅、成人洗手臺、兒童洗手臺、呼叫電鈴、無障礙設施等,不僅有供殘障人士使用的安全設施,還有為老人及幼童入廁配置的相關設施。下一步,景區計劃在客流比較集中的月泉閣、小泉灣等地繼續改造和新建4座第三衛生間,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這位工作人員說。
其實,這只是敦煌市為完善城市旅游服務功能的一個側面。據了解,敦煌市投資了近10億元實施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和雅丹、玉門關等西線景點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工程,積極引進華夏、萬盛、富麗華等一批國際酒店,新建敦煌旅游集散中心和玉門關、雅丹景區旅游服務中心,改造提升了敦煌夜市和黨河風情線,新建月牙泉小鎮、敦煌小鎮、大唐文化街等特色街區,全面提升了公園廣場、城市道路、旅游廁所、標識標牌等市政設施。
提升旅游服務功能
敦煌市旅游局副局長薛軼群說:“2014年,敦煌市以列入甘肅省級智慧旅游試點城市和智慧景區試點為契機,加大智慧旅游建設。去年,敦煌市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的2016世界智慧城市博覽會上榮獲‘全球智慧城市’提名獎。”
敦煌市的智慧旅游建設,以形象的“三步調”勾勒著“畫像”的靈氣。
打造一顆“心”。2014年,敦煌市成立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建成飛天云計算中心,依托這顆“心”,鳴沙山·月牙泉景區建成“智慧景區”,實現了景區免費無線WIFI全覆蓋,游客在景區可憑借二維碼、手機驗證碼等代替紙質門票進出景區,深度游覽體驗。目前,敦煌市全覆蓋的無線WIFI可承載3萬多游客同時使用。
塑造一張“臉”。敦煌市建立了集旅游門戶網、旅游資訊網、旅游政務網、電子商務網于一體的敦煌智慧旅游官網集群,是搜索、展示、交易、管理、服務等“五官”功能兼備的“線上平臺”,鏈接了官方微信、微博,還設立了24小時提供在線服務的官網客服中心,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服務。
添文化“膚色”。在智慧旅游文化內容的建設上,敦煌市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列入國家非遺保護中心支持項目,并進行敦煌洞窟、沙丘、殘墻、烽燧、胡楊等二維碼設置,進一步建立數字化檔案、自助導覽電子地圖等,讓游客通過多種形式認識敦煌、親近大漠、觸摸歷史。
據了解,2016年,敦煌研究院“數字敦煌”資源庫上線,首次通過互聯網向全球發布資源庫第一期敦煌石窟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字化內容及全景漫游,敦煌石窟藝術借此平臺走向世界,也讓不出門就能游敦煌石窟變成一種現實。亮相于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峰會的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責任公司,“以整合提升的‘敦煌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綜合展示平臺,向各界嘉賓展示了智慧旅游服務平臺、智慧旅游管理平臺的魅力,它們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資訊服務信息、為景區運營者精準掌握景區動態數據發揮著巨大作用。”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王晶說。
延伸旅游服務內涵
結束白天游覽,夜晚在敦煌觀看一場《敦煌盛典》,感受兩千多年前絲綢之路的繁榮盛況,這也日漸成為敦煌文化旅游消費的一張新名片。
據了解,《敦煌盛典》在舞臺表演中將墻體秀等城市表演元素融到實景演出中,巧妙借用周邊的鳴沙山、敦煌山莊漢唐建筑群及其他人造景觀為演出場景,以男女主人公凄美愛情故事為主線,全景展現以鳴沙山所代表的商旅文明、以古敦煌城所代表的市井文化和以莫高窟所代表的佛教文化,彰顯了敦煌古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和人文內涵。
敦煌市旅游局辦公室主任姜建宏說:“《敦煌盛典》自2015年公演以來,截至2016年年底,累計演出224場次,累計接待觀眾167831人次。從今年旅游旺季開始,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大型實景演出《又見敦煌》以及沙漠實景劇《敦煌盛典》等,每天都會在敦煌進行駐場演出,讓游客體驗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同時,敦煌市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元素和藝術內涵,引進建設天賜一秀文博園、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博覽城、文化創意產業園、中醫養生園等項目,催生文博會展、文化創意、影視傳媒、動漫創作、文化培訓、演藝娛樂等新型業態由小變大。游客在敦煌平均游玩時間從2015年的1.5天延長到現在的2.1天。
據了解,2016年,敦煌旅游接待人數達800萬人次,同比增長38%,旅游綜合收入達78.16億元,同比增長43%。
敦煌市委副書記、市長賈泰斌在2017年甘肅省旅游工作會議上表示,近年來,敦煌市圍繞《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編制了“多規合一”總體規劃、敦煌大景區建設規劃、敦煌全域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等,促進旅游發展與城鄉發展、產業聚集、生態保護等多規銜接、相互融合。同時,組建成立敦煌大景區管委會,統籌旅游產業發展,組建敦煌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以及旅游綜合調度指揮中心、旅游警察中隊等,健全機制,形成健康有序的旅游環境。
“敦煌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要堅持舉辦像國際友好馬拉松賽、全國沙灘排球(手球)錦標賽等高水平賽事,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和特色旅游產品,深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薛軼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