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打苗族服飾飄帶。 王哲 攝
中新網興文4月2日電(王哲梁俊)4月2日,正值清明小長假第一天,四川興文苗族花山節熱鬧非凡,挑花刺繡、編腰帶、擠蘆笙、最美咪猜評比、情歌對唱、苗族服飾評比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苗族“土”文化民俗活動讓來自八方的游客陶醉其中。
興文苗族花山節又名“踩花山”、“耍花山”,是川南苗族重大的傳統節日,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花山節的內容和形式已經由原始的、各民族同胞參與的大型節慶活動,演變成為興文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獨特品牌和名片,成為人民津津樂道的文化大餐。

現場在刺繡。 王哲 攝
來到花山公園西門入口處,伴著悅耳的蘆笙調,清脆的鼓點,“擠蘆笙”比賽在此處熱鬧上演,身著苗族服飾的咪多、咪猜,做著山羊打架、錯腳蘆笙、肩肘倒立、前空翻、滾山珠等動作,優雅的動作、穩健有力的舞步、團隊默契的配合,給觀眾展示了擠蘆笙的力與美。
在挑花刺繡、腰帶編織演示區,數名苗家婦女手拿繡花針,圍坐在一起,認真的做著刺繡活,原本素凈的織布在串著五彩絲線繡花針的穿引下,漸漸變得斑斕起來。

兩個苗族姑娘(咪猜)正在化妝準備參加最美咪猜比賽。 王哲 攝
“苗族刺繡繡法分為挑花、十字、鎖紗、插花等類別,而且衣服的袖子、衣領、飄帶等圖案都各不相同,一套女子服飾通常要一年時間才能完成。”據73歲的楊副先介紹,自己十多歲開始學習,至今已經有四十幾年刺繡經驗。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些款式漂亮的苗族服裝已經賣到2000-3000元,有的游客也來租著試穿一下漂亮的苗族服飾,一位來自瀘州的漢族姑娘穿了半個小時,租金30元。她笑著說當了一回苗族“咪猜”感覺真好。

一套價值2000多元的苗族漂亮服飾。 王哲 攝
苗族自古沒有文字記錄,苗族刺繡是苗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是苗族無字的史書。苗族服裝以絢麗多彩、式樣浩繁、寓意豐富而著稱于世,一套完整的女式苗族服裝是苗族婦女挑花刺繡和編織成果的集中展示,服裝上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圖案是苗族生活的畫卷,儲存了苗族千年古老記憶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苗族服裝制作工藝是興文苗族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川南十分突出,九姓式苗裝載入《皇清職貢圖》和《中國苗族服飾圖志》。
記者還了解到,當地還從民族風情方向發展,深入挖掘當地苗族“土”文化,打造自己的獨特苗族旅游品牌,從以往的“年年有活動”到如今的“月月有活動”,讓苗族“土”文化發揚光大的同時,也使其成為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發展和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環節。(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