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報曉,四海同春。在這個農歷丁酉雞年春節,喜慶的氣氛遠不止充溢在中華大地。放眼世界各地,“慶新春”“過大年”如今也已漸成風氣。
今非昔比。早先只局囿于各國唐人街的中國春節,如今日益走進海外主流社會。春節所蘊含的獨特內涵,以及它背后的中華文化精神,正逐漸為海外廣大民眾所了解和認同,日益生發出強大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春節 世界同慶
連續第17年,美國紐約地標建筑帝國大廈在中國春節“披上紅裝”。1月26日、27日兩天日落時分至次日天亮,這座102層摩天大樓的頂端,被紅黃兩色裝點得端莊典雅,在紐約的夜色中熠熠生輝。
春節期間,從北半球的倫敦“世界眼”、圣彼得堡冬宮前的宮廷橋,到南半球的悉尼歌劇院、里約熱內盧科爾科瓦多山基督像,世界知名地標建筑紛紛以“春節裝”辭舊迎新。
意大利羅馬,市中心維多里奧公園里上百只紅燈籠分外耀眼;蘇格蘭愛丁堡亞瑟劇院,春節音樂會隆重舉行,1000多名當地觀眾盛裝出席;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國際機場,對聯、中國結、福字貼隨處可見……
各國政要、國際機構領導人在農歷新春發表祝詞,更成為春節期間的“固定節目”。在雞年春節到來之際,聯合國新任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南非總統雅各布·祖馬、巴基斯坦總統馬姆努恩·侯賽因等許多政要發表賀詞,向全球華人送上新春祝福。
中國精神 感染世界
和和美美,普天同慶。和諧,是春節所體現出的核心價值,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和諧歡樂是人類普遍的追求,春節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也正是基于此。
放眼全球,戰亂、恐怖主義、難民潮等種種問題持續困擾世界,保護主義、排他思維仍在作祟。國際上許多人都認識到,中國文化中的和諧理念對當今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在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系時,不論對方國家大小,奉行平等交往的原則,體現了中國所提倡的和諧理念,這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贏得應有的尊敬。”斯洛伐克著名漢學家黑山說。
與許多國家最重要的節日與宗教相聯系不同,春節是以四季變換的開始作為慶祝節日的由頭。在即將萬物復蘇的季節,中國人懷著對新一年的美好祈愿,慶祝春天的到來。
著名學者張頤武說:“春節源于大自然本身的召喚,是中國‘和’文化的集中體現,一個象征和諧的節日不會帶來文化交流上的障礙與沖擊,不論從它的精神內涵還是表現形式來看,都應該并且有條件得到全世界的認同。”
在過去短短幾十年里,中國經濟、科技、社會等各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世界驚嘆。這些偉大成就,見證著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不屈不撓、開拓進取等諸多優秀精神。對中國春節的祝福,對中國發展成就的欣賞,體現著海外人士對中華民族優秀品格的認同。
中國真情 天下一家
春節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最能體現中國人對真情的堅守、對家國和諧的祝福。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談論中國人更為博大的情懷——“天下一家”的信念,應該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以美好的家庭倫理和家國情懷,寄托著一生的追求,從對小家的愛護和奉獻,上升到對國家和天下這個“大家”的真情和呵護。“協和萬邦”“四海之內皆兄弟”……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懷著這種“天下一家”的情懷,與世界親善,與各國真情相交。
今天,“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真實親誠”的對非工作方針,合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一脈相承,體現著中國人愿與世界這個大家庭中所有合作伙伴命運與共的真誠愿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是集中寄托著中國人的天下情懷和對創造和諧共生世界的深切期盼。
這些理念,都正轉化為切實的行動:中國對非“十大合作計劃”,與拉美“1+3+6”務實合作,同阿拉伯國家“1+2+3”合作,同中東歐國家“16+1”合作,同中亞多國的發展理念對接……本著正確義利觀,中國真誠與世界各國互利合作,各國從與中國的合作中獲得巨大利好。而“一帶一路”建設的鋪開,更是為世界共同分享合作紅利打開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窗口。
在互利共贏的對外交往中,中國也收獲著熱情的回饋。在外國政要們的新春祝福中,人們聽到了對與中國的合作更加深入、與中國的友誼再上臺階的熱切期待。
巴基斯坦總統馬姆努恩·侯賽因希望,巴中友誼在新年里不斷升溫、不斷深化;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期望,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長期合作項目順利落實;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期待,英中關系在新的一年更進一步……
文/新華社記者 胡 冠 鄭漢根
(據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