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現場 李敏軍 攝
中新網防城港12月29日電 (李敏軍 張哲)廣西首部壯族魔幻雜技劇《百鳥衣》28日晚間在廣西東興精彩上演,贏得觀眾陣陣掌聲。當晚,《百鳥衣》文化旅游產業項目暨東興國門演藝劇場正式啟動,該項目通過推動廣西特色民族文化與中越邊境旅游產業深入融合,進一步促進中越兩國文化交流和貿易發展。
《百鳥衣》文化旅游產業項目是廣西演藝集團繼打造“南國之聲”等首府四個駐場演出品牌后,依托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以及“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不斷推進文化產業布局,提升文化服務能力的又一創新舉措,并獲得了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立項扶持。
前述項目位于東興國門演藝劇場,劇場坐落于東興市最繁華的中越邊境旅游集散中心,通過“國門”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將打造成為廣西民族文化、中越友好文化的集中展示交流平臺。據悉,劇場采用可移動大棚這一新興的演出載體,配套了娛樂、美食、休閑等服務項目,將打造為集演出、休閑、娛樂、體驗于一體的中越邊境新文化旅游線。

演出現場 李敏軍 攝
據介紹,《百鳥衣》文化旅游產業項目依托東興市作為中越文化融合地的區位優勢,以中越文化相融合的方式,對中國廣西民族文化與越南特色文化進行全新的風情演繹和展示。演出內容包括舞劇、音樂劇、雜技劇、動漫劇、魔術等多個藝術種類。其中,第一階段演出為壯族魔幻雜技劇《百鳥衣》。
據介紹,《百鳥衣》是以壯族經典民間傳說為創作素材,融入花山壁畫、銅鼓、壯族山歌等諸多文化元素,將雜技與多樣化舞臺藝術進行組合、提煉、升華而創作的廣西第一部壯族魔幻雜技劇。作品分為“遠古駱越”“莽山叢林”“壯鄉村寨”“花山腳下”四幕,講述壯鄉鑄鼓人古卡在太陽鳥化身的依俚幫助下,穿上百鳥衣,創作花山巖畫的故事。該劇被視為破譯壯族先人幸福密碼、演繹千古神話經典魅力的大膽嘗試之作。

演出現場 李敏軍 攝
廣西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匡達靄表示,為共同推動民族文化強區和廣西文化產業的發展,集團適時將更多精品劇目如壯族巖畫音樂舞蹈詩《花山》、民族音樂劇《山歌好比春江水》和交響組曲《海上絲路》等一批彰顯桂風壯韻文藝作品引進防城港和東興市,進一步豐富中越邊民的文化生活,推動邊境旅游發展和文化交流。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