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團、高消費”的背后是利益鏈在作祟
“1099元濟州島五日游、1088泰國雙飛四日游……”這類低價跟團游的廣告并不稀奇,有的甚至以不可思議的“跳樓價”來吸引游客。面對如此誘惑,盡管許多市民仍心存疑慮,卻還是有很多人為之所動。近年來關于“低價團”旅游的負面新聞也是層出不窮,去年10月,一內地游客在香港珠寶店因未購物遭圍毆重傷死亡的消息更是將此推上了風口浪尖。
“低價團”往往演變成了“高消費”,這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貓膩呢?
據(jù)《人民日報》20日報道,一位旅行社負責人透露,旅游市場中惡性競爭卻屢禁不止的“低價團”存在著兩種旅行社:一種是專門負責招攬游客的旅行社,稱為組團社;一種是把各個組團社的游客通過合并組成較大旅游團的旅行社,稱為地接社。地接社經(jīng)常不盈利甚至虧損地通過“買團”組織旅游,然而利潤還是在游客身上找補。
看似低價的組團旅游實則背后牽扯到巨大的利益鏈條。“羊毛出在羊身上”,旅行社打出的“低價團”只不過是一個幌子,其背后是多個公司的統(tǒng)一策劃與協(xié)調。組團社負責招攬游客、地接社負責統(tǒng)籌、導游負責給游客灌輸消費理念、而商家通過提高物價來實現(xiàn)各方面的利益分配。
如此一來,“低價團”在旅行社中越來越被推崇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對于游客來說,他們是受騙者,巨大的利益鏈背后是對游客權益的侵害。作為一名消費者,他們的消費知情權、自主選擇權都無法得到保障。“低價團、高消費”實則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
復雜的利益鏈條對消費者的侵害遠不止經(jīng)濟方面。有的導游、旅行社甚至采取威逼、暴力等手段脅迫游客進行消費,游客的人身財產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對于旅游市場的有序發(fā)展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因此,整治違規(guī)“低價團”旅行社的行動勢在必行。
今年10月以來,國家旅游局已查處100多家違法旅行社,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整治“不合理低價游”專項行動中,一批購物場所涉嫌與旅行社違法交易等問題正在接受調查。而作為廣大的消費者,在選擇旅行社時也應該認真考量該旅行社的聲譽,謹慎做出選擇,切不可因為貪圖便宜而上當。始終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不被導游的言語而左右也是避免自己經(jīng)濟損失的必要條件。此外,一旦權益遭受侵害時,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來捍衛(wèi)自己。(孫永政)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