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樟溪休閑旅游帶

本版組稿海潮網
連城自行車騎行賽
日前,福建省副省長梁建勇帶隊深入漳州等地調研時強調,要積極引進旅游龍頭項目,發展民宿、特色餐飲等旅游新業態,以更好的旅游產品吸引海內外游客,打造好全域旅游,讓更多的游客在土樓領略文化、感受鄉愁、體驗“慢生活”。
梁建勇一行深入南靖土樓景區,察看了游客服務中心、和貴樓、云水謠等地,聽取相關工作匯報,詳細了解土樓景區整治提升和旅游產業發展情況,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他強調,要積極采取措施,抓好問題整改,進一步鞏固擴大整治成果。要突出重點領域,加大執法力度,清理規范占道經營、導游亂象等行為,引導群眾依法依規經營,進一步凈化旅游環境。要完善硬件設施,加快停車場、旅游廁所等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提升景區服務水平。要開發旅游資源,包裝策劃項目,挖掘閩南特色文化資源,講好旅游故事,提升景觀品質,擴大對外宣傳影響力,營造全域旅游發展的良好氛圍。
目前,福建全省有三分之一市縣(區)開展了全域生態旅游試點,部分重點市縣已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經驗,全域生態旅游省建設正在全省扎實推進。
永泰:著力打造全域生態養生旅游目的地
11月15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嵩口的大街小巷人潮涌動,首屆福州(永泰)民俗旅游節在這里隆重舉行。來自“一帶一路”多個沿線國家城市旅游機構代表、境外旅行商代表行走在古鎮的青石小道,觀賞古厝古堡,體驗民俗風情,對嵩口古鎮韻味贊不絕口。
近年來,永泰縣緊緊圍繞“綠色引領,后發趕超”戰略目標,按照多元化、復合型、全域化的要求全方位規劃、多產業融合、多元化發展,全面打響“清新福建,樂享永泰”品牌,旅游產業出現“井噴式”發展。今年1月至10月全縣共接待游客量557.1萬人次,同比增長20.5%;旅游總收入18.9億元,同比增長26.2%。
創新體制機制 打造全域旅游
7月29日,在中共永泰縣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旅游被置于永泰發展的戰略高度。永泰縣委書記陳斌提出,要積極推動永泰全景式打造,圍繞建設全國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將縣域按景區建設,將縣城和鎮鄉村按景點開發管理,著力構建“一城兩鎮一山兩線”全域旅游空間格局。
體制機制創新,在全省率先成立以縣委書記陳斌擔任委員會主任,縣長擔任第一副主任的旅游工作委員會;邀請了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十幾位專家為永泰旅游產業把脈。專家組認為,永泰做好全域旅游規劃可打生態、山水、溫泉、文化四大品牌。
“規劃將以問題導向為主,將問題清單變為項目清單,以旅游為抓手,一二三產業融合,找到發展全域旅游的最佳路徑,爭取今年年底前形成全域旅游總體規劃框架,明年3月份左右正式出臺,打造‘全域、全產業、全配套、全景’旅游。”縣委書記陳斌表示。
實施項目帶動 夯實全域基礎
在永泰大樟溪葛嶺鎮的“八仙過海”旅游文化綜合項目施工現場,筆者看到這里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
據了解,該項目作為永泰首個大型旅游文化綜合體項目,規劃面積約2000畝,將建設極地海洋世界、歐樂堡游樂場、商服酒店、養老養生等項目。“一期項目計劃投資60億元,目前極地海洋世界項目已經動工建設,預計2018年對外營業。”蓬萊八仙過海旅游有限公司永泰項目施工負責人王曉輝說。
“永泰是山區縣,發展全域旅游的最大難點就在于旅游產品的研發布局,要避免重復雷同,打造產品的差異化。”永泰縣委書記陳斌說,此次引進的“八仙過海”項目沒有做一平方米的房地產,要在保護良好的綠色生態同時,通過引進大項目帶動,破解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近年來,永泰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把旅游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推動旅游經濟工作的重點,加快“三溪六岸”景觀改造和環大樟溪自行車道、沿溪步行慢道等步伐;發展康復保健,養生養老等高端服務業,輻射帶動攀巖、漂流等戶外休閑運動的發展,補齊永泰旅游業態短板。
做特做精產品 打造體驗升級版
“我們永泰有十幾個景區,都是民企投資的,規模比較小,層次也比較低,打造好全域旅游,對原來的景區的改造整合提升是我們當務之急。”永泰青云山管委會主任、永泰縣旅游局負責人余斌說。
目前,永泰已經加快大青云山景區提檔升級步伐,推動云頂景區著手創建5A級旅游區、百漈溝景區創建4A級旅游區;加快推進永泰縣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步伐,落實旅游廁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做足“山上、水上、田上”文章,打造“一鎮一村一品”,積極發展特色鄉村民俗文化游;推動永泰莊寨和傳統村落保護與傳承,推出寨堡之旅、文化之旅、美食之旅、體驗之旅等特色線路,打造“享生態、品美食、鑒文化、沐溫泉、逛古鎮”的差異化旅游產品。
“發展全域旅游是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把星星點點的旅游資源串聯起來,一個一個項目做起來,打造成為福州最美的、最漂亮的、大家最愛的‘后花園’,吸引省內外游客,這就是我們想打造的全域生態養生旅游目的地。”陳斌說。
“四季連城”演繹全域旅游新篇章
近年來,連城縣以入選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充分發揮客家、生態、文化、區位、政策等優勢,按照全域化理念,推進機制創新,打造精品景區,提升生態品質,開展宣傳營銷,全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取得成效。今年1月至8月,全縣接待游客50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9億元,分別增長20.6%和21.7%。
為了推動全域旅游,連城縣創新旅游管理機制,確立了由冠豸山風景區管委會負責統籌協調管理,配備了2名副處級領導為管委會主任、書記,牽頭總抓全縣旅游工作。組建的豸龍旅游投資經營有限公司負責全縣旅游項目融資及建設,有效破解了旅游項目建設資金瓶頸;制定出臺《關于建設“旅游強縣”的實施意見》《關于扶持旅游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連城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扶持政策,特別是在縣財政十分緊張情況下,堅持每年安排1500萬元專項經費,開展旅游宣傳營銷;召開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把文化旅游作為縣域“四大板塊”進行培育壯大,成立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牽頭總抓的文化旅游推進工作組,抓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同時,積極打造精品,提升全域旅游品質層次。據介紹,今年以來,連城積極推進冠豸山、培田等主景區路網、停車場、廁所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打造優質精品景區;發揮“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獨特優勢,把城區作為景區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規劃建設。堅持用生態理念推進智慧城市及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建設,城區美食一條街、根雕一條街、紅心地瓜干、連城白鴨、蘭花、鐵皮石斛及古玩奇石宣紙等旅游特色街區、夜市以及度假酒店、快捷酒店等配套設施加快建設;完善旅游鄉村標識標牌、農民公園、農家樂、民宿客棧等配套設施建設,打造了賴源鄉、羅勝村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精品,有效帶動了全縣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按照全域旅游標準,積極完善旅游“六要素”,補齊全域旅游發展短板。據連城縣旅游局負責人李炳林介紹,在吃的方面,整合改造提升城區微食匯、美食城、步行街等平臺,加快美食購物街規劃建設,挖掘開發了涮九品、溪魚豆腐、白斬雞等60多種富含連城客家特色的美食產品;在游方面,策劃編排了冠豸山、培田古村落、四堡古書坊、賴源溶洞、天一溫泉度假村及環梅花山鄉村旅游等一日游及多日游旅游線路產品;在購方面,開發了紅心地瓜干、連城白鴨、竹制工藝品、根雕、錫器、奇石、古玩、工筆畫、宣紙、客家姜糖、米酒等特色旅游商品,深受游客好評。
“好酒也怕巷子深”。近年來,連城按照“月月有活動、季季有高潮”的營銷理念,精心策劃了“四季連城”旅游產品,著力強化營銷,打響全域旅游特色品牌。據介紹,春季民俗游組織游客體驗客家元宵狂歡節、培田春耕節;夏季清涼游組織游客體驗賴源溶洞、環梅花山原生態鄉村游,以及鄉村藍莓或桃李采摘、杜鵑花觀賞、村跑、河道漂流、垂釣、水上高爾夫、水上自行車等休閑活動;秋季騎行美食游組織游客參加海峽客家美食烹飪節,讓游客體驗“舌尖上的連城”;冬季溫泉養生游,則組織游客到天一溫泉度假村、天賜溫泉等體驗。 (謝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