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趙紅旗
11月17日,一進入河南鄭州新鄭機場出發大廳,《法制日報》記者就被卷到旅客流中去。機場一名工作人員說:“目前日均航班量保持在550架次,日均旅客吞吐量6.3萬人次,所以,安保工作最為重要。但沒想到,一名自閉癥少年乘機被婉言勸阻的消息形成了熱議!
此前,準備從這里乘機到珠海的13歲少年因患自閉癥被工作人員勸阻,少年和他的父親崔先生只好返回河南許昌老家。
事發后,質疑聲認為工作人員對孩子存在歧視行為。工作人員回應稱,是為航行安全著想。法律界人士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員流動性勢必加快,外出乘機作為出行的快捷方式之一,但對于特殊人群乘機的規定過于籠統,依據不夠細致,易形成糾紛。
事件:自閉癥少年乘機被拒
“我是孩子的監護人,又陪伴在他身邊。再說了,我們從珠海坐飛機回河南都沒事,再回珠海咋就不行了?”對于孩子被拒乘機一事,崔先生認為孩子受到了歧視。
按照崔先生的說法,他老家在許昌,常年在廣東珠海做生意。每年,他都要帶兒子乘坐飛機回河南,一直暢通無阻。一周前,他帶13歲的兒子坐飛機回河南探望父母。11月15日下午,他帶兒子準備乘機返回珠海時,在新鄭國際機場被攔了下來。
“為啥不讓自閉癥人坐飛機?孩子又不是精神病患者,根本沒有攻擊性!贝尴壬J為,兒子雖患自閉癥,但自控能力很強,也十分聽話。當時,孩子就是說話聲音有點大,工作人員就不讓登機了。
崔先生說,因工作人員拒絕孩子登機,他與對方發生了爭執,這導致兒子十分畏懼,情緒也變得更激動。
崔先生準備乘坐的是揚子江航空Y87582班次。他說,他們在機場等了5個小時。飛機馬上要起飛了,工作人員卻要求,登機需醫院開具“適宜登機”的證明,在這么短的時間去開證明是不現實的事,揚子江航空公司對兒子存在歧視。
當晚,崔先生父子乘坐大巴返回了許昌。
回應:涉事少年存在異常行為
機場工作人員并不認可對孩子有歧視的說法。
揚子江航空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登機前,工作人員發現崔先生的兒子一直在機場“來回不停走動”、出現“高聲喊叫”等異常行為。登機時,值機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要求二人暫時等待,但崔先生兒子的這一怪異行為一直未平復。經詢問,工作人員才得知其患有自閉癥。之所以勸阻其登機,是對整個機艙的乘客以及航行安全考慮。
該負責人稱,根據《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際運輸規則》,承運人認為旅客的行為、年齡、精神或者健康狀況不適合旅行,或者可能給其他旅客造成不舒適,或者可能對旅客本人或者其他人員的生命或者財產造成危險或者危害,承運人有權拒絕運輸旅客及其行李。
工作人員還表示,當時已承諾返還崔先生的機票損失,并提供其鄭州往返許昌的大巴車票損失。
爭議:自閉癥孩子能不能坐飛機
自閉癥少年乘機被拒一事迅速引發各界關注。
一些網友表示,“不能理解,沒有一點人情味,自閉癥的孩子是需要關愛”“孩子和他父母夠可憐的了,整天面對拒絕太讓人心疼了”。
也有網友認為,“出于對其他乘客和飛行安全的考慮,航空公司有權拒絕。畢竟飛行安全是最重要的”。
“目前,我國尚無法律、法規規定自閉癥患者不能乘機!焙幽下蓭焻翘扉熢谑茉L時認為,《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際運輸規則》也僅規定為“旅客的行為、年齡、精神或者健康狀況不適合旅行,或者可能給其他旅客造成不舒適”的情況下,承運服務人員可以拒絕乘客乘機。但該規定較為籠統,不易把握,且全憑承運人的主觀認定,難以嚴格依法界定是否適合乘坐,極易引起服務團體與服務對象的矛盾,因此應當在廣泛爭取公眾認同的基礎上,各行各業應當加強依法依規的服務意識,化矛盾為和諧,既照顧特殊群體的需求,也能滿足廣大公民對安全的擔憂。
制圖/李曉軍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