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和宮站,是地鐵5號線和2號線換乘站。雍和宮原址為明太監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其中的一半為黃教上院,另一半為行宮稱雍親王府,后統稱雍和宮。乾隆皇帝誕生于此,雍正十三年雍正駕崩,于此停放靈柩。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大臣管理本宮事務。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享年89歲。因此,雍和宮成為“龍潛福地”,殿宇為黃瓦紅墻,與紫禁城皇宮規格一致。雍和宮由天王殿、雍和宮大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五進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及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建筑布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雍和宮里有許多中國之最,其中萬福閣里的邁達拉佛(彌勒佛)就是中國最大的獨木雕佛像。巨佛是用一整棵白檀樹的主干雕成,全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深埋8米,直徑8米,全重約百噸。1990年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
1949年后,人民政府曾數次對雍和宮進行全面修整,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對外開放,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參考《雍和宮》北京出版社) 趙新義 文并畫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