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秋色巡游場面熱鬧非凡。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

非遺項目參與巡游。
6日晚,隨著極具西域風情的大型民族歌舞晚會《夢回絲路 魅力伽師》在瓊花大劇院精彩上演,2016年廣東(佛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動(下稱“佛山秋色”)進入尾聲。
作為“2016廣東非遺周”的主體項目,本次佛山秋色于2日啟動,6日閉幕。期間,來自佛山本土、省內21個地級市、佛山對口援建城市、粵桂黔高鐵帶沿線城市、四大名鎮及外國友好城市的55個表演項目齊齊登場,競相爭艷。
佛山秋色舉辦至今已有7年,多項創新嘗試使得該民俗活動成功突破“七年之癢”,成為這座城市展現嶺南文化底蘊、城市升級成果的重要窗口。據公安部門統計,僅秋色巡游兩晚便吸引了63萬名觀眾前來捧場。
●南方日報記者 藍志凌 王芃琹
佛山秋色今年“升級”
南粵深秋,晚風送爽。4日晚上,隨著歡快的音樂聲響起,四盞古色古香的大燈籠穿越600多年的歷史煙云,頭牌燈“佛山韻律”正式亮相,一年一度的秋色巡游拉開帷幕。
佛山秋色具有600多年的歷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從2010年起,佛山秋色定為一年一次,在每年金秋季節“如約而至”。而與往年相比,今年“秋色”更從非遺角度切入,上升到了全省層面——2016年廣東非遺周選擇落戶佛山。
巡游表演中,汕尾的“河田高景”、湛江的“吳川飄色”、茂名的“跳花棚”等全省21個地市的非遺項目悉數登場。這意味著,舉辦多年的佛山秋色已升格為廣東省重要民俗活動。從文化層面來說,“佛山秋色”已晉級為“廣東特色”。
此外,省外的精彩項目也來到佛山市民的“家門口”。湖北的民俗舞蹈演員跳出一條“荷花龍”,江西景德鎮的青花姑娘如同在青花瓷上翩翩起舞。
在回歸傳統、深度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時,作為佛山援建城市,新疆伽師縣歌舞劇團、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團也首次受邀亮相佛山秋色。
除了在巡游上帶來精彩表演,兩地還為佛山人民帶來兩臺大型民族歌舞詩《夢回絲路 魅力伽師》及中國民族歌劇《彝紅》,為促進兩地從經濟到文化交流譜寫著新的篇章。
游客“零距離”接觸非遺
除了精彩的秋色巡游,為期5天的秋色民俗文化活動亮點紛呈,其中包括非遺周開幕式演出、佛山祖廟秋祭、佛山鄉飲酒禮、佛山秋色賽會、全省非遺項目活態展示、地圖尋寶、非遺專題研討會、非遺周閉幕式演出等。
為了讓更多市民關注、參與本次活動,以增進大眾對非遺項目的了解,今年8月上旬至10月中旬,佛山已在市內各非遺傳承基地、特色學校舉辦“秋色賽會”的非遺教學,開展技藝培訓。
同時,11月3日—6日,主辦方還從省內的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中遴選了50個項目在祖廟及嶺南天地片區進行展示,并舉辦了非遺“地圖尋寶”活動,讓市民、游客與非遺文化零距離接觸。
據統計,四天來,共有超過13萬市民、游客到嶺南天地參加全省非遺項目展演展示,參與非遺尋寶的人數超過3000人。
豐富多彩的展示展演,不僅讓市民、游客真切感受“佛山韻律 秋醉南國”的歡樂祥和氛圍,更有力地宣傳了佛山的城市形象。
此外,活動期間還舉辦了非遺專題研討活動。5日,以“民俗活動傳承發展與當代和諧社會構建”為主題的非遺專題研討會在佛山召開,國內權威專家、文創企業代表以及全省各地市非遺保護工作者圍繞文化保護開展研討。
■記者手記
“佛山秋色”的堅守與創新
經過七年的演變,一年一度的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動已然成為一場全民狂歡。
回想起來,記者已親歷過三次佛山秋色民俗活動。在此過程中,記者深刻體會到了佛山秋色及其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們的“堅守”與“改變”。
作為一項傳統民俗活動,佛山秋色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追其根源,已不明晰。有人說秋色起源于明代,民眾相約在秋夜游行,在展示工業品的同時,祈求風調雨順;也有人說,秋色發源于兩晉時代,比明朝早上1000多年。記者猜想,不管起源于何時,秋色大抵是一種慶賀或豐收的活動,用以承載民眾心中對未來的美好祝愿。
時光荏苒。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佛山堅持恢復秋色民俗。自2010年起,更將其定為一年一次的民俗活動,廣受市民與游客喜愛。
一項民俗活動能傳承至今,可見千百年來人們祈求美好未來的心愿不變;對歷史、文化、傳統的堅守與傳承不變;對這片土地、這個民族的認同感不變。
然而,時代在進步、觀念在改變,如何在保持精髓不變的基礎上,在形式上加以創新,或許是眾多“文化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佛山秋色最初的定位是秋色儀式+群眾文化展示,面對“七年之癢”,如何才能做到“相看兩不厭”?
令人欣喜的是,記者在本屆秋色民俗活動中嗅到了濃烈的創新氣息:首屆廣東非遺周落戶佛山、多個全省非遺項目展示展演、多個市民互動環節、非遺專題研討會……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秋色活動已經開創了新的格局:全省非遺項目展示舞臺,佛山國際、城際交流平臺,文化傳承服務城市升值抓手。佛山秋色已然成為廣東特色。
顯然,多項創新為佛山秋色注入更多生機與活力。僅秋色巡游就吸引了63萬市民與游客前來觀賞,這說明本次佛山秋色贏得了民眾的認可。
文化活動很容易產生路徑依賴。但記者相信,只要大家不忘初心、不忘佛山秋色的精髓,同時為其注入更多的想象力與新鮮感,那么佛山秋色必將成為這座城市乃至整個廣東一張響亮文化“名片”,代代傳承下去。
■數說
秋色巡游分上下篇章,共五大板塊,55個項目,9輛彩車。巡游路線全程3.5公里。
50個省內非遺項目參加展演展示,共有超過13萬人到場參觀,參與非遺尋寶的人數超過3000人。
加上開、閉幕式的3臺舞臺演出,參與本次佛山秋色的項目多達百個,演職人員規模達2000人之多。
參加秋色巡游的55個項目中,有佛山項目23項,省內其他地市項目23項,國外項目1項,外省項目8項。
據公安部門統計,秋色巡游兩晚觀眾人數約63萬,其中,11月4日晚約30萬人,11月5日晚約33萬人。
禪城公安聯合市公安局共出動安保警力1800人次,核心區域平均不到10米就有1名安保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