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豐寧旅游業研討會現場。 本報記者 袁 勇攝
伴隨著我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旅游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旅游業本身也正在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逐步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河北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以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了眾多游客,但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
10月16日,由經濟日報社、河北豐寧縣人民政府主辦的豐寧旅游業研討會在豐寧舉辦。豐寧縣有關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會聚一堂,探討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規劃。
河北豐寧縣副縣長 于 雷——
四大優勢助力產業發展
河北豐寧旅游產業發展具備機遇良好、資源豐富、區位優越、基礎扎實等四大優勢。下一步,豐寧將積極開展增強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優化游覽休閑環境、構建全新體制機制等工作,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豐寧位于河北北部,承德西部,南鄰北京,北靠內蒙古,西鄰張家口,地處燕山北麓和內蒙古高原南緣。近年來,憑借優越的自然環境,每年都吸引了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經過多年的發展,豐寧縣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目前,全縣共有接待床位1.7萬張,其中京北第一草原1.3萬張,縣城及其他地區4000張;共有賓館、度假村、農家院等495家,其中星級飯店6家,星級鄉村酒店2家,星級農家院114家。幾年來,豐寧縣注冊了“京北第一草原”“白云古洞”“九龍松”3件商標,其中京北第一草原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
豐寧旅游產業發展有幾大優勢:
首先是機遇良好。國家、省、市重視旅游產業發展,旅游法出臺并實施,標志著中國旅游業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國務院出臺《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和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為國內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指明了未來旅游業的發展方向。河北省以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為號角,打響“京畿福地,樂享河北”品牌,承德市確定“5+2”發展格局。
其次是資源豐富。根據2013年河北省旅游資源普查結果,豐寧縣共有三大類、127個單體旅游資源,數量多,質量優。全縣面積8765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積606萬畝、草地面積836萬畝,是灤河、潮河發源地,京津重要水源涵養核心區。境內的草原、森林、峽谷、溫泉、古洞、奇松、碧水、藍天及清新空氣,構成了天然氧吧。豐寧縣是以滿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風情濃郁,地域文化特色明顯。以布糊、剪紙為代表的民族工藝品,以吵子會、蝴蝶舞為代表的民間藝術絢爛多姿。豐寧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孕育出大量山珍野味,九龍醉酒、緣天然有機奶等,都是獨特的旅游產品。
再次是區位優越。豐寧縣南鄰北京,北靠內蒙古,西接張家口,東近承德。縣城距北京界18公里,距首都機場140公里,山水相連的地理優勢,使豐寧旅游與北京旅游融為一體。京津及周邊各大城市為豐寧縣旅游業發展提供了眾多的客源,還為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資金和人才支持。北京—懷柔—京北第一草原成為京津冀旅游黃金線路之一。
最后是基礎扎實。一是規劃完備,豐寧擁有全縣旅游總體規劃及京北第一草原景區規劃,湯河溫泉小鎮、鳳山小鎮規劃也在編制中,這些為旅游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擁有法規保障基礎,豐寧縣出臺了旅游管理條例,幾經修改,為發展旅游產業保駕護航。豐寧縣委、縣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推動旅游業發展的意見、辦法,為旅游業的發展管理提供了堅強后盾;三是人才優勢,全縣有直接從業人員4000余人,一批從外地引進的企業,帶來了豐富的行業經驗。
豐寧縣將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深入貫徹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全省旅游業轉變體制機制若干意見,積極開展增強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優化游覽休閑環境、構建全新體制機制等工作,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 張 棟——
全域旅游更要全產業融合
河北豐寧打造全域生態旅游,首先要進行頂層設計的全盤謀劃;其次各個行政區域全域聯動,實現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經濟的全要素發展;再次通過全域旅游實現公共服務無死角無弱板,最終實現居民與游客的全空間共享,即消費生活化、服務居民化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旅游業發展。伴隨著我國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旅游業的重要性越發凸顯,旅游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目前,河北豐寧縣旅游產業存在著同類產品低端競爭等問題,我認為可以通過建設旅游精品項目改善這一狀況。同時,應加快交通建設破解距北京近而不暢通的劣勢;加快吸引人才回流、加強專業人才培訓等舉措破解人才劣勢;以多樣化住宿留客、生態農產品和發展優勢制造業破解消費少的劣勢;以溫泉、玩雪、文化休閑、美食、特色節慶活動破解旺季短的劣勢。
豐寧縣應著力打造全域生態旅游。首先要做到頂層設計的全盤謀劃,政府對旅游業發展做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其次各個行政區域全域聯動,實現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經濟的全要素發展;再次要通過全域旅游實現公共服務無死角無弱板。從產業自身角度來說,應該注重推動互聯網+、旅游+等游客消費引發的全產業融合以及產品與服務構成的全時段吸引。在推廣層面,則需要政府與企業協同發力,進行全媒體推廣,如形象推廣、產品營銷等,最終實現居民與游客的全空間共享,即消費生活化、服務居民化。
從政府角度講,全域旅游可以提升地區經濟發展和完善公共服務;從企業角度講,全域旅游可以拓寬旅游資源觀、延長旅游產業鏈、尋找更多旅游商機的理念;從旅游者角度講,全域旅游將實現與本地居民共享資源、產品與服務。
從消費端來看,游客從過去的點和線旅游向全空間擴散,融入到城鄉居民日常生活,遍布于城鄉村鎮各個角落。吸引游客前來旅游并且消費的理由多種多樣,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生態、度假、健康游受到游客追捧,“凈、靜、綠、慢”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從生產端來看,則是旅游供給全域化。比如旅游出行方面,自駕游普及,房車游、目的地租車游、自行車騎行、騎馬、徒步游興起,滑翔、熱氣球等項目起步,通用航空展現潛力。旅游住宿方面,非標準住宿如鄉村民俗、主題酒店、露營地、輕便房與房車、居家式住宿快速發展,以住宿點為原點的輻射型旅游成為新的旅游方式。旅游產品方面,除了傳統旅游熱點,開放性原野、開放性居民區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旅游企業方面,資本持續注入旅游服務型企業,旅游企業競爭的主戰場轉移到精準服務。游客借助移動端進入特色餐館、私家菜、民間收藏等,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旅游福利受到關注。旅游裝備方面,高端裝備如房車、觀光飛機飛艇、景區索道、多用途車、先進游樂設施等,以及登山、滑雪、露營、探險、滑翔、騎行等特殊旅游裝備市場前景看好。
作為旅游業規劃的主體,政府應該做哪些工作?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在公共政策供給上,創新假日安排、交通設計和分流引導,破解淡旺季供應差問題。在政府公共管理上,創新城鄉公共管理理念和手段,借助旅游發展提升本地公共服務,居民和游客實現共享。在設施建設上,填補公共交通設施和末端聯絡線路的遺漏,充實集散中心、停車場、相關節點服務和在線服務,增加面向特殊人群的設施。在公共信息服務上,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及時的服務。
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教授 趙廷寧——
注重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結合
河北豐寧按地理環境可以分為沙源、水源、花園,生態保護和全域旅游發展都應該圍繞這一分類來開展。在項目的申請、規劃和建設上,應該盡量把各部門的項目落到同一區域,將保護和開發建設結合起來
如果對河北豐寧的地理環境進行一個簡單劃分,可以分為壩上地區、接壩和壩下地區。因此,對豐寧的定位應該是沙源、水源、花園。豐寧的生態保護和全域旅游發展都應該圍繞沙源、水源、花園來開展。
從沙源來看,豐寧的防沙治沙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而從水源層面來看,豐寧是京津冀地區的重要水源地。所以,豐寧的水源、沙源保護承擔著重要的任務。花園的定位體現在旅游市場和反季節蔬菜市場上,但一定要根據環境容量來定規模,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在壩上草原區,水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環境容量。
值得關注的是草場退化問題,例如一年消耗多少羊只、羊只從哪來等問題。按照當前的規模和規劃,畜牧業發展對草場的壓力并不是很大,但是旅游業對草場的破壞問題必須得到重視,應該根據草場容量來控制游客數量。
此外,還必須重視污水處理問題。開發旅游規模越大,地下水污染的累積效應就越明顯,相關環保工程資金投入需求相應就增加了。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先采取簡易方法,建設一些小規模的污水處理設施。
在壩上地區發展旅游,還要注意林草矛盾。宜林則林,宜草則草。
維持或者鞏固防沙治沙效果至關重要。接壩山區在薄薄的草原植被覆蓋下,絕大多數都是厚厚的風化沙。這種干草原也叫作沙地草原,生態脆弱,防沙治沙任務依然繁重。
豐寧發展全域旅游,壩下和接壩山地的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非常重要。在項目的申請、規劃和建設上,應該盡量把各部門的項目落到同一地方上,將保護和開發建設結合起來。同時,生態水源保護林的建設要求高,投資大,現在除了水源保護林之外,可以發展一定數量的經濟林和經濟樹種。豐寧可以此為契機,與林業部門、水務部門協調,將所有項目全部放在同一個區域,集中力量解決問題。
建議豐寧有關部門考慮與高校和中小學合作,將這里設為教育基地、實習基地,更好地開發旅游資源。通過這種方式擴大來豐寧旅游的游客范圍,同時也進一步擴大豐寧旅游的品牌影響力。
此外,還可以加強與旅游研究機構的合作,在項目規劃、產品開發上,與研究機構開展長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