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軻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珠海各地、各旅游景區推出了數十項特色鮮明的旅游節慶活動,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據統計,7天時間珠海共接待游客205.8萬人次,同比增長了18.4%,實現旅游收入11.41億元,同比增長12.7%,這是國慶期間珠海接待游客人數第一次突破200萬大關。多個景點和區域在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上均取得“十一”期間歷史最好成績。
除了旅游接待人數的慣性增長,回顧這個假期,多姿多彩中也透出珠海旅游業發展的新變化、新趨勢。在筆者看來,對正處于旅游大發展關鍵節點的珠海而言,這些新變化、新趨勢體現了產業發展的方向,將這些趨勢與省市相關要求進行充分結合、推動旅游產業發展,有助于珠海打造獨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強市。
珠海的全域旅游正呈現新圖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提出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的旅游發展戰略。全域旅游的核心在于要打破舊的旅游空間格局,形成一種新的發展格局,改變過去以景點、景區為主要架構的旅游空間經濟系統,構建起以景區、度假區、休閑區、旅游購物區等不同旅游功能區為架構的旅游目的地空間系統,推動從景區為重心向旅游目的地為核心轉變。
眾所周知,珠海在旅游業發展一直有著海濱、生態等獨特資源優勢,但如何把這些資源聯通起來,整體提升旅游發展水平是一個重要課題。
剛過去的黃金周,珠海全市各區、各景點都推出了系列旅游活動,用經營旅游景點的意識來經營整個城市的旅游,讓“旅游城市”成為一場“城市旅游”之旅,不再只是景點旅游的范圍。比如香洲區的“樂韻香洲”、斗門的“美食節”、金灣的嘉年華活動等,不僅是圍繞相關景點做文章,更多結合各自區域的歷史、文化、產業等資源,帶動整個區域的旅游發展。這些“大旅游”的格局和舉措,既彰顯了珠海實施全域旅游戰略的成效,也為今后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與此同時,旅游融合創新發展亮出新招數。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旅游業也迎來新的產業風口,新的消費熱點也在不斷更迭。這需要深入推進旅游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旅游+”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發揮旅游業的拉動、催化、集成作用,加快培育高端休閑度假、養老養生、文化創意等多元化旅游新業態,拉長旅游產業鏈,拓展旅游發展新空間。
盤點黃金周中珠海開展的多項系列活動,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旅游+”成為大趨勢。比如沙灘音樂節、斗門美食節、長隆海洋世界的花車巡游等通過“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科技”等方式均吸引最高人氣數。而作為珠海旅游“拳頭”產品的海島休閑度假游,通過開發新的線路、投入新的交通工具,創新旅游產品供給體系,國慶期間萬山區上島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4%。旅游產品體系的不斷豐富,將給珠海在區域旅游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另外,旅游的開放發展呈現新格局。據監測,國慶長假期間,前來珠海的游客除了珠三角港澳地區等傳統市場,北京、上海、杭州、長沙、武漢、南寧等高鐵沿線重要節點城市更是成為新的市場客源地。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珠海旅游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上也初見成效。珠海市屬國有企業九洲控股集團近年來先后進軍湖南省、海南省以及印尼等地區,成功運營多個項目,國慶期間,九洲控股所運營的湖南城頭山景區7天游客達到4.8萬人次,創開業以來新高。憑借優越的地理區位優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珠海在旅游市場開拓,深化港澳臺旅游合作,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等方面將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作者系南方日報記者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