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鄧敏敏
如果不是點綴在紅灘綠葦、金黃稻浪之中的“磕頭機”,往來游客可能已經開始淡忘盤錦市曾經是一座因油而建、因油而興的“石化新城”。自2007年被國家確定為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以來,盤錦轉型發展成效顯著,書寫了向海發展、全面轉型的新篇章,旅游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章。據盤錦市旅發委提供的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旅游接待人數增長144%,旅游收入增長262%。旅游業已成為盤錦市戰略性支柱產業。
2016年年初,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盤錦市為遼寧省唯一進入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城市名單的城市,這也標志著未來一個時期,盤錦將以“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活動為抓手,構建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盤錦市委副書記、市長高科對此表示,“我們要站在國家的平臺,用世界的眼光來謀劃盤錦!
豐富產品體系
“紅灘綠葦”是盤錦濕地的典型特征,作為盤錦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資源,盤錦主要景區去年游客接待量增幅38%,其中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增長100%!八晕覀兲岢觥t海灘+’,+什么呢?當你從紅海灘出來茫然四顧,不知道去哪里時,我們可以去洗溫泉、看大米博物館、住民宿、品嘗體驗遼口漁家菜。”盤錦市副市長姜冰告訴記者,“紅海灘把人吸引來以后,我們要通過紅海灘結合區域文化,形成各種旅游熱點,用‘紅海灘+’帶動整個盤錦的旅游!
在姜冰看來,發展全域旅游,不是將城鄉處處建成景觀景點,而是整個行政區將旅游產業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有效載體。據介紹,盤錦發展全域旅游,著重兩個方面建設,一是不斷完善全天候、四季游產品,創新旅游產品供給;二是將特色景觀和地域文化有機糅合,打造京津冀休閑后花園和國際重要濕地旅游目的地。
“有文化的旅游,才有魅力,才有特色!苯嬖V記者,盤錦四季旅游、文化旅游均衡性已形成合力,正在產生良好品牌效益。春季的中國最美濕地觀鳥月、開海節、插秧節,夏季的紅灘綠葦生態游,秋季的紅海灘國際馬拉松賽,冬季的稻草藝術節、冬捕漁獵節、冰釣、遼河口冰凌穿越、冰雪溫泉嘉年華……“我們還要繼續開發挖掘遼河口地域文化,推動‘旅游+文化’的嘗試,這也是我們推動景點旅游邁向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積累。”
既有紅灘綠葦,又有遼河口文化。打造全域旅游城市,盤錦市已經具備了很好的基礎條件和一定實力!笆濉逼陂g,盤錦市旅游產業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原則,從豐富產品體系入手,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計劃總投資額超過300億元,構建全域旅游產品體系。目前,以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遼河口旅游區、廣廈藝術街、金帛海灘、天沐溫泉、江南風情園、七彩莊園、大洼淘寶館、藝術夢工廠、遼河口漁家菜等為代表的旅游產品相繼投入使用。
發展特色民宿
“我自己是房東,又是客房服務員和經營合伙人,有租金、勞務費還有分成!苯衲65歲的岳愛娜是大洼區石廟子村第一個簽訂租賃協議,將自家房子改建成民宿的人。
與大拆大建讓農民上樓的思維不同,大洼區建設宜居鄉村走的是全域就地城鎮化的道路。為了充分釋放宜居鄉村建設成果,大洼區依托遼河入?诖笃J葦蕩、紅海灘和蟹田稻作文化、美麗村落等豐富旅游資源,提出發展全域旅游。“把大洼看成一個大的田園度假區,通過創意農業、文創包裝、精品民宿等,把‘旅游’元素植入各個產業,使農業生產要素由靜態變成動態,創造更多的價值,發揮美麗宜居鄉村的富民效應。”大洼區委副書記、區長陳林松說。
事實上,在盤錦的轉型發展一盤棋中,旅游業的發展一直與宜居鄉村建設結合起來,不少農戶建起了民宿,結合當地稻作文化、紅海灘資源,成為接待外來游客、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承載地——西安鎮成立了盤錦海韻河風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與沈陽專業運營公司合作,在上口子村建設了“草堂花宿”“金色農家”等特色鮮明的高端民宿,已開始試營業;新立鎮成立了盤錦鄉居源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建設了游客接待服務中心,“立富民宿”等已經投入使用,村里還配有小型電影院、咖啡廳等服務設施;新興鎮成立了盤錦蘆花島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首批特色民宿具備接待能力;新開鎮成立了“大嫂服務隊”,“水管”賓館、水上木屋等特色民宿初具規模;平安鎮民宿主推朝鮮族風情體驗特色;榆樹鎮民宿則挖掘本地“大榆樹”歷史文化資源……
盤錦市旅發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全域旅游工作的不斷推進,特色民宿必將成為盤錦鄉村旅游新支點和新主角。
改善老百姓生活
望得見藍天碧水,摸得到綠蔬鮮果,融得進鄉情民俗……初秋時節,走進盤錦市的鄉鎮村屯,仿佛置身于旅游風景區中,一村一特色,一路一風景。
據盤錦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盤錦市全面開展鄉村環境整治工作以來,實施了綠化美化、垃圾治理、污水治理、道路暢通等九大類治理工程,鄉村基礎設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徹底改變了鄉村整體面貌,被授予遼寧省宜居鄉村建設試點市稱號。
這些都為盤錦發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僅帶來了游客,最重要的是帶來了人們觀念的更新、生活的變化。
66歲的高凌山是大洼區新興鎮王家村村民,去年老兩口離開住在城里的兒女家、回村養老。在高凌山自家院子里,種著蘿卜、黃瓜、絲瓜、茄子各類蔬菜和果樹,“自來水、天然氣、暖氣、垃圾清理……村里啥都不缺,關鍵是空氣好、安靜,住著敞亮!备吡枭礁袊@,這幾年農村變化巨大,越來越好了。
王家村只是盤錦市宜居鄉村建設試點村及鎮村改革試點村的其中一個,據了解,盤錦市宜居鄉村建設開展3年來,全市305個行政村全部建成了美麗村。
“走到今天,我們依然在路上,依然困難大、問題多、挑戰多,可我們就是想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好!北P錦市委書記孫國相認為,盤錦的轉型必須“腳踩大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