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并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提出了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指明了新時期首都工作方向。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建設國際一流旅游城市為目標,以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融合協同為著力點,大力推動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北京旅游的獨特吸引力、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努力把北京旅游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充分發揮首都資源優勢,提升北京旅游的獨特吸引力
北京作為世界著名古都,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集萃了中華文明的精華;作為國家首都,集聚了國家重要的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方面的機構,是現代文明的匯集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2015年,北京接待國內外游客2.73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607億元,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位居前列。到2020年,北京旅游業將努力實現游客接待量3.2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700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成為區域轉型發展的引領產業、穩定經濟增長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創新和豐富旅游供給。緊緊把握大眾旅游時代新趨勢新需求,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質量,不斷增強北京旅游特色魅力。針對京郊鄉村旅游設施不配套、產品同質化、服務品質低,難以適應多樣化高品質旅游需求等問題,加快構建“五十百千萬億”城郊旅游體系:實施傳統村落改造一本開發建議書、一本地圖折頁、一個移動式咨詢站、一個生態廁所、一個免費WIFI站“五個一”工程;整體提升國際驛站、休閑農莊、采摘籬園、民族風苑、鄉村酒店、養生山吧、生態漁村、山水人家、葡萄酒莊、汽車營地“十種新業態”;創建100個特色旅游休閑村、鎮;推進3000公里休閑步道建設;組織1萬名京郊民俗戶培訓;利用京郊旅游融資擔保服務體系提供30億元資金支持,打造特色旅游鎮村和鄉村旅游品牌,拓展北京旅游發展空間。
挖掘和彰顯旅游文化。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也是北京旅游的獨有魅力。北京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有基礎、有條件、有責任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深入挖掘首都文化、皇家文化、京味文化、建筑文化、餐飲文化、宗教文化、戲曲文化和現代時尚文化內涵,提供主題化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積極發揮旅游業國際文化交流平臺和載體的作用,充分運用七處世界文化遺產和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舉辦2008年奧運會、承辦2014年APEC會議等物質和精神遺產,著力激活文化因子,做強做優一批具有北京特色和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推廣大柵欄、天橋匯、大馬戲等文化體驗、演出旅游產品,打造特色鮮明、藝術水準高的大型旅游演出精品劇目。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旅游活動,集中力量塑造北京旅游整體形象,推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走向世界。
整合和利用旅游資源。進一步放寬旅游市場準入,打破行業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投資旅游業,激發北京旅游的創新活力。按照宜居、宜業、宜游、宜閑的標準,推動旅游業與農林、工業、文化、體育的融合發展,突出發展商務休閑、精品文博、體育賽事、中醫養生、健康養老等高端旅游產品。探索整合現有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構建環首都國家公園體系。健全首都旅游產業發展聯席會協調機制,鼓勵名人故居等文物類資源、工礦企業和產業園區資源、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等科教類資源以及其他社會資源向社會開放。
大力改善城市服務品質,提升北京旅游核心競爭力
堅持把發展旅游業作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抓手,按照首善標準加強北京旅游軟硬件建設,打造北京旅游核心品牌,優化北京旅游服務品質,加快建設國際一流旅游城市。
打造三大旅游重點板塊。以旅游功能區和旅游產業集聚區的優化提升為重點,構建全域化旅游發展新格局,是提升北京旅游品質和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支撐。一是來京游重點板塊。以服務國內外來京旅游為重點,強化傳統優勢創新和國際化公共服務配套,做強古都文化游、CBD-三里屯商務休閑游、環球影城度假游、冬奧休閑游、奧體文博游、長城體驗游、皇家宮苑游、798藝術區創意游、盧溝橋—宛平城抗戰文化游等特色旅游板塊。二是京郊游重點板塊。以服務北京市民京郊休閑度假為重點,加強休閑游憩環境和精品項目推介,打造古北口—霧靈山、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京西古道、雁棲湖、通州運河、大興龐各莊農業等系列休閑旅游精品。三是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板塊。推進旅游與相關產業、功能深度融合發展,挖掘旅游價值,強化常態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培育科教文化旅游、新航城會展旅游、順義臨港商務旅游、首鋼文化創意旅游、國際鮮花港觀光旅游等高端旅游項目,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
推進三類旅游精細管理。提升北京旅游品質和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推動旅游發展從粗放式經營向精細化管理轉變。一是加大標準化管理。加快建立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相互銜接的旅游標準化體系,制定并嚴格實施覆蓋旅游目的地、旅游產品、旅游服務、旅游設施等方面的規范標準。二是加強規范化管理。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推進旅行社等旅游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加強旅游誠信體系建設,努力提高旅游企業自身素質,強化旅游行業協會在規范市場秩序、維護行業形象、協調各方利益、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功能,加大對非法一日游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游客合法權益,樹立北京旅游健康、文明、安全、誠信的新形象。三是接軌國際化管理。依托首都教育資源,構建多層次旅游教育培訓體系,培養具有國際水準的旅游人才。
利用中關村人才特區政策優勢,引進、集聚一大批高層次旅游人才特別是企業經營人才,提高北京旅游精細化經營管理水平。
促進三種旅游便利服務。旅游是窗口行業,關系首都形象,關系國家榮譽,提高服務水平至關重要。充分考慮游客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全面創新旅游服務的體制機制、工作流程和服務方式,注重體現人文關懷,提高北京旅游滿意度、美譽度。一是交通便利。按照國際一流旅游城市的標準,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將旅游交通發展納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統籌規劃,依托本市綜合客運樞紐和道路客運站點,建設功能完善的旅游咨詢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將通往旅游區的交通標志納入道路交通標志范圍,推動建成綠色、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服務體系。二是公廁便利。持續推進旅游公廁建設,努力走在全國前列。三是信息便利。發揮北京科技資源豐厚的優勢,以建設智慧旅游城市為目標,充分利用信息化、物聯網、“互聯網+”技術手段,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旅游領域的應用,提高旅游公共服務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合作,提升北京旅游的國際影響力
擴大旅游對外開放,是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建設國際一流旅游城市,必須著眼國家外交和對外開放戰略,立足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定位,努力提升北京旅游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狠抓旅游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認真落實中央精神,按照《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要求,完善擴大旅游業開放機制和措施。鼓勵外商投資旅游業,參與商業性旅游景區景點開發建設,投資旅游商品和設施。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外合資旅行社從事相關出境旅游業務。建立完善與國際旅游市場相適應的規則和服務標準體系,推進旅游管理、服務、設施與國際先進標準接軌。
持續實施旅游全球營銷戰略。堅持城市形象推介與旅游產品營銷并重、傳統手段與新媒體并用,立體化宣傳北京旅游,整體打造“北京旅游”國際品牌,促進北京形象推廣,努力形成覆蓋主要客源國的國際營銷網絡。以“特色化、品牌化、國際化、系列化”為目標,把北京國際旅游博覽會、北京國際旅游節、北京國際青年旅游季、新年倒計時等活動打造成為國際知名旅游品牌,提升北京國際高端旅游目的地形象。
大力推進旅游國際和區域合作。充分發揮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的平臺作用,完善國際旅游合作機制,加強與會員城市、單位及相關國際旅游組織的交流,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旅游城市的交流合作。積極推動將72小時過境免簽拓展到144小時,完善和實施境外旅客離境退稅政策,推進旅游服務環境進一步與國際接軌。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搭建統一的市場、交通、信息、服務和監管平臺,以優化提升旅游功能區和旅游產業集聚區為重點,聯合打造京承、京津、京張、京冀晉等旅游拓展帶,構建京津冀大旅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