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下午,記者從濟南泉水文化景觀保護國際研討會上獲悉,濟南泉水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由自然文化遺產轉變為文化遺產,申報的范圍并非濟南泉水,而是“泉+城”。目前,申遺文本編制基本完成。
5日-6日召開的首屆泉水國際景觀城市聯盟研討會期間,我市邀請8名國內外著名世界遺產專家對濟南泉水文化景觀保護進行了兩輪研討。據悉,最新編制的申遺文本將申遺方向從自然、文化雙遺產轉變為文化景觀遺產。據透露,申報方向發生重大轉變的原因是,我市名泉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區域,周邊人類活動密集,申報自然遺產難度很大。6日的研討會上,濟南泉水申遺的新方向得到專家組的一致認可。
聯合國規定,一個成員國一年最多只能申報兩個世遺項目。這兩個名額只有一個對濟南泉水有意義。因為中國的申報,通常是每年一個自然遺產(或者自然文化雙遺產)和一個文化遺產(或者文化景觀遺產)。濟南泉水申遺目前處于申報程序的第一步,國內還有其他40多個著名景點也處于這一步。進入第二步、第三步之后,競爭還會更加激烈。
2009年,濟南名泉入選中國自然文化遺產,成為我國第一個以泉水為主題的申遺項目。“下一步,濟南名泉應抓住國家文物局最近更新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的機會,加快編制完成申遺保護管理規劃,爭取盡快列入國家預備名錄。”市城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世界范圍看,申遺過程漫長復雜,杭州西湖申遺花了12年;大運河申遺花了7年;日本富士山申遺花了19年。
■ 相關鏈接
■我國5處文化景觀世界遺產
我國目前有5處文化景觀獲批世界遺產,分別為廬山、五臺山、西湖、哈尼梯田和花山巖畫。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