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旅游作為一家依靠景區資源不斷發展的上市企業,近年來也在不斷探索轉型之路。其中景區演藝的增加成為亮點,但同時也存在同行競爭等問題,對此業內指出內容生產為演藝發展的良方。
主營業績疲軟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桂林旅游”)近日發布的2016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桂林旅游凈利雖然同比扭虧為盈,但受雨季時間較長的影響,上半年內游客接待量同比下降3.66%。桂林旅游景區、漓江大瀑布飯店和游船客運三大主打板塊業績均有所下降,拉低公司整體營收,報告期內同比下降6.99%。
雖然桂林旅游在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達到462.47萬元,但主要是由于政府補貼。據財報顯示,桂林旅游在報告期內減虧811.19萬元,主要原因是營業外收入同比增加約1028萬元,其中包括桂林市政府600萬元公益性補貼和350萬元貸款貼息。
實際上,桂林旅游近年來主營業務業績一直呈現疲軟態勢,不考慮2014年的地產開發板塊,主營的旅游服務板塊在2012-2015年占總營收比例均在95%以上。2015年、2013年和2012年營收分別為5億元、4.44億元和5.02億元,此外,2014年營收為9.91億元,而出現高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在報告期內,桂林旅游將福隆園地產項目轉由其他公司整體承繼,實現收入5.46億元,若剔除此項營收為4.45億元?傮w來看,桂林旅游主營業務近年營收同比有增有減,但幅度很小。
發力景區演藝
在業績疲軟之下,桂林旅游試圖從三大方面謀得轉變,包括引入海航旅游成立桂林航空旅游集團、投入6000萬元與宋城演藝合作推出《漓江千古情》演藝項目以及推動“旅游+”戰略。其中,與宋城演藝合作發力演藝板塊近期最為博人眼球。
財報顯示,桂林旅游與宋城演藝設立了桂林漓江千古情演藝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其中桂林旅游出資6000萬元,持股30%,宋城演藝出資1.4億元,持股70%。不過目前相關征地工作仍在進行中,公司尚未繳納出資。
然而,有觀點認為,從整體市場來看,桂林旅游發力演藝項目的時機較晚,相對于前兩年的景區演藝市場,投資收益可能不會太明顯。在麗江旅游文化演藝板塊的《印象·麗江》取得高增長收入后,各大景區紛紛跟風,推出各自的景區演藝項目,但在幾年的跑馬圈地后,目前景區演藝市場出現疲軟態勢。麗江旅游近日發布的2016年半年報顯示,旗下《印象·麗江》共計演出371場,同比減少71場;接待游客75.66萬人次,同比下降24.85%;凈利潤3743.76萬元,同比下降30.09%。
同時,桂林旅游的演藝項目會面臨區域內的同類競爭,最大的競爭項目為《印象·劉三姐》山水實景演出。據了解,《印象·劉三姐》于2004年首演,演出地點為廣西陽朔山水劇場。而在各地旅游景區分食演藝項目蛋糕的同時,桂林旅游也將面對不同區域景區之間的競爭。
內容產生為關鍵
桂林旅游六大景區的游客接待量均出現同比下滑,降幅最大的丹霞溫泉景區達到34.23%。除了引入新的投資方,提高游客數量才是關鍵,而為了增加桂林旅游吸引力及營收能力而推出的《漓江千古情》演藝項目能否達到目的?
面對不同區域不同景點、同一區域同類項目的競爭壓力,以及整體景區演藝市場增速放緩的市場環境,易觀國際分析師朱正煜認為,桂林旅游演藝項目吸引客流量的關鍵在于能否生產出結合景區本身文化和資源的優質內容,破除同質化以及之后能否再通過營銷渠道包裝、打造優質IP,吸引消費客流量。
其次,朱正煜認為,對于整個景區來講 ,演藝項目的開展會對景區形成一個新的吸引消費點,但目前演藝拉動消費的作用比前幾年要低,游客對包括觀光在內的綜合旅游消費產品產生更多需求。因此,桂林旅游推出演藝項目后,需考慮與景區其他業務進行資源產品整合,加強綜合性產品的營銷力度和景區各產品之間的合作。另外,一部分游客會對景區觀光和演藝節目產生不同需求,通過營銷、產品設計等方式提高二者間的消費轉化率,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不過,除了演藝之路,海航入股桂林旅游以及桂林旅游提出的“345”中期發展戰略都將成為未來桂林旅游轉型的關鍵。
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左靖遠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