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北京西客站北廣場前主路隧道內,工作人員在搶修排水。當日11時30分,北京市預警中心、北京市氣象臺升級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這是北京20日第二次升級暴雨預警等級。同時,河北東北部、遼寧西南部、北京中南部、天津北部以及河南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
據了解,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黃、橙、紅表示。“暴雨橙色預警”是指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趙迪/攝
--------------------------------------------------------------
大雨,大雨,還是大雨。這一次,大雨來到了北國。
剛剛在南方肆虐過的強降雨帶,以席卷之勢向東北延伸,來到華北、黃淮一帶。
今天一早,家住北京市北京西站附近的個體戶楊保成,起了個大早,卻不能像往日那樣擺起煎餅攤。下了一夜的暴雨,并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大雨如注。遠遠望去,他謀生的攤位在雨水中一片朦朧。
150多公里之外的天津市,一輛疾馳而來的藍色轎車,闖過禁行提示牌,逆行駛入地道。很快,車主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代價:車子熄火,在被積水沒頂前車主逃出車外。隨后,這幅場景成了社交網站被大量轉發的照片。
7月20日,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在內的一些北方省份,也紛紛開啟了“看海”“渡船”模式。然而,地面上的預警、救援、關心、吐槽抑或是調侃,對降雨的節奏并沒有絲毫的影響,縱貫中東部的這條強降雨帶,繼續傾盆般澆注著北國大地。
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稱,這是今年入汛以來,北方地區首次出現如此大范圍強降雨過程。
天上就像裂開一個窟窿,17個縣市日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
一場多年來罕見的暴雨——北方多個省市氣象局,在對外發布消息時,都有類似的說法。
從昨天開始,天津市氣象部門在13個小時之內接連發布3次預警。19日19時18分,發布暴雨藍色預警,該市不同地區開始陸續降雨;20日5時27分,該市氣象部門將預警升級為黃色;3小時后,再次升級為橙色預警。該市氣象專家表示,這是今夏首次發布天津全市范圍的暴雨預警。
這只是一個縮影,從19日開始,華北、黃淮、江漢等地出現大范圍強降雨,50毫米以上的暴雨面積達63.5萬平方公里,相當于近4個河南省的面積。
19日1時至20日23時,北京市出現暴雨天氣過程。據北京市防汛辦20日23時通報,此次平均降雨199.9毫米,城區260.7毫米。據了解,此次降雨最大降雨點門頭溝東山村為435.7毫米,最大雨強為昌平花塔20日8時至9時每小時56.8毫米。
“以為一天就能下完,現在看就像裂開一個窟窿,沒完沒了了,”楊保成說。4年前,他曾遭遇過“7·21”北京特大暴雨,在那場北京近61年來最強暴雨中,他的煎餅攤推車,被大水沖得七零八落,后來,他長了記性,“就算人流量再大,也不再去橋附近擺攤了”。
天津也遭受著大雨的侵襲。據天津市水務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日15時,中心城區累計降雨量達232毫米,降雨量最大的地區,累計達306.4毫米。
因為擔心車子趴窩,天津市民邵湘決定穿個九分褲坐地鐵上班。不過,她一出樓棟口,褲腿就卷成8分褲,走到小區外馬路邊,褲腳還是打濕了一大截。比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積水更困難的是,狂風呼呼地裹挾著雨水拍得她東倒西歪,雨傘早就被吹得翻來翻去,一身衣服全都濕透了,“過馬路時,最怕有汽車從身邊開過,掀起的波浪幾乎能把人掀翻。”
即使這樣,邵湘依舊覺得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據不少市民反映,在天津老城廂一帶積水較深的主干道,連續幾十輛機動車“趴窩”在路上動彈不得。
根據中國氣象局的消息,18日8時至20日7時,河南南陽、平頂山、安陽和新鄉,河北邯鄲、邢臺、石家莊和保定等局地累計降雨量達300~450毫米,湖北京山、河北井陘等17個縣市日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
腦袋上頂了個“水泵”,周邊水汽不斷涌入聚集
從昨晚到今天上午,持續約15個小時的強降雨把入伏后的天津城沖了個透心涼。根據天津市水務局公布的最新消息,截至20日11時,中心城區平均降雨已超過2012年天津3次強降雨中的任何一次。持續暴雨造成天津市中心城區多處積水,54處地道涵洞、路口路段采取臨時交通管制,一度中斷。
從整個北方來看,大雨帶來的損失更大。民政部今天通報,截至20日9時的統計,本輪強降雨過程導致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甘肅6省35市131個縣(市、區)173.1萬人受災,13人死亡,62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8.4億元。
這場暴雨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根據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的說法,這次降雨的始作俑者是“黃淮氣旋”,這個氣旋就好比一個“水泵”,懸在北國大地的上空,周邊水汽不斷涌入聚集,大雨傾盆也就隨之而來。
具體來看,先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加強并向北抬升——副熱帶高壓的強度和位置有著明顯的季節變化,隨著它的位置自南向北移動,從每年三四月開始,我國會陸續出現華南前汛期、江淮流域梅雨期、華北雨季、東北雨季等。
馬學款表示,副高邊緣盛行上升氣流,對流強烈,易造成暴雨天氣;加之副高邊緣西南暖濕氣流能夠源源不斷地輸送水汽,這些水汽在華北、黃淮一帶與冷空氣劇烈交匯,形成“黃淮氣旋”——這個氣旋通常被氣象專家視作北方強降雨的“指向標”,從而導致了強降水天氣的發生和發展。
通常來說,每年7月至8月,是華北乃至北方各地一年當中雨水最活躍的時段,平均降雨量占年平均降雨量的60%左右。而這一次之所以來得如此強烈,和前一段時間的南方大雨帶移動并非沒有關系。馬學款說,北方此次降雨過程是此前影響江南等地的雨帶東段向東北延伸的結果。
據他預計,21日前后,隨著雨帶繼續東移,遼寧、吉林等地也會出現較強降雨過程。“南方地區受暖濕氣流影響,對流性更強,雨勢更猛烈;北方的降雨相對來說較為‘穩定’,但仍會伴隨強對流天氣。”馬學款說。
北京此次降雨比“7·21”暴雨持續時間更長
今天,北京市氣象局對外發布消息時,也用了一個偏“穩定”的詞:降雨整體平緩。上午8時,該局稱,從19日1時至20日8時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雨勢相對平緩,主要降雨時段出現在19日白天和午夜以后。
根據北京市氣象局的通報,19日1時至20日8時,該市平均降雨67.4毫米,城區81.3毫米,西南部114.9毫米,西北部59.7毫米,東南部90.1毫米,東北部25.5毫米;其中,最大降雨出現在房山北窖192.9毫米;最大雨強出現在昌平花塔,19日8時到9時降雨56.8毫米。
此次“7·19”降雨,與2012年“7·21”特大暴雨有何異同?針對這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北京市氣象局作了對比分析。該局稱,兩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共同點為過程雨量大、降水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根據北京市氣象局的統計,“7·21”特大暴雨持續時間17小時,而今年的“7·19”降雨,截至20日9時已達26小時,而且,降雨仍將持續。
根據北京市氣象局的預計,20日白天到夜間本市仍有較強降雨,大部分地區過程累計降雨量可達大到暴雨(40~70毫米),其中城區、西部山前和東部地區雨量較大,局地可達大暴雨(100~120毫米);最大小時雨強30毫米左右。
不過,該局預計,20日夜間北京市的降雨將有所減弱,大部分地區有小雨。
馬學款提醒,相較于南方地區,北方城市在排水設施、城建特點、城內河湖蓄水量等方面均有較大差異,更需留意短時強降雨導致城市內澇。同時,太行山區、桐柏山區等地應特別留意防范強降雨誘發地質災害。
海河超汛期警戒水位 后續防汛形勢嚴峻
20日下午2時許,站在天津站望向海河對岸,平日里人來人往的親水平臺已經變成一片汪洋。
素有九河下梢之稱的天津,地處海河流域最下游,承擔著海河流域75%的洪水入海任務,而且地勢低洼易澇,上游洪水極有可能與城市內澇、強潮遭遇,極易形成“洪水、內澇、潮水”三碰頭的危險局面。
據天津市水務局介紹,受昨晚開始的大暴雨影響,海河水位不斷上漲,今天上午9時,海河水位達1.83米,很快漲到1.9米,超過汛期警戒線0.4米。中心城區二級河道均超過警戒水位,再加上中心城區雨水排放向海河自流難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中心城區排水速度。
天津市排水管理處相關負責人稱,該市防汛部門提前做了大量準備,包括提前降低河道水位等。“這些措施在降雨前期作用非常明顯,但是逐漸增大的雨量已遠遠超過了泵站排水能力。”
截至20日下午18時許,海河二道閘水位為4.99米,仍然超過市區段警戒水位0.67米。同時,中心城區232座泵站及23處臨時泵站全部開啟,將二級河道水位向海河、南運河排泄。
19日,馬學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專門提到,針對此次北方強降雨,應當重點關注海河流域的水位及汛情發展。
但就目前來看,防汛形勢依舊嚴峻。一來,氣象預測表明,我國盛夏降雨正向北方移動,7~8月華北地區降雨量偏多,主汛期降雨量不會太少。6月中旬以來天津市已經出現頻繁雷陣雨天氣,海河流域局部發生突發性災害的可能性加大。天津的主汛期為“七下八上”,集中降雨階段即將到來,更為嚴重的考驗還在后頭。
與此同時,海河流域已有50多年未發生大洪水,天津市防洪工程基礎設施沒有經過特大洪水檢驗,防汛部門及搶險隊伍缺乏實戰經驗。
天津市防汛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6月15日起,該市各級防汛部門已經“全面戒備”,“因為無論是城區還是農村,都淹不起、泡不得。”
本報北京、天津7月20日電